中学生的“道德恐怖症”是怎么回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教指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这是一个中学生的自述——

      我的精神快要崩溃了,每时每刻,我都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崩溃的边缘。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可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天天见大家都生活得欢欢乐乐、无忧无虑,而我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自我折磨。我承认,在孤独的时候,我曾经想过许多事情:想过××女同学对我很好,她虽有男朋友,但对我依然是情意绵绵;想过跟表妹在一起,就像小时候那样,像电影里那样,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谈天说地,好不惬意;想过有这样一个女朋友:她长得很漂亮,一点儿也不俗气,她不顾家里的反对,勇敢地跟我在一起;想过在大街上走,碰见一个风姿秀逸的女子,我们一见倾心,进了咖啡馆,进了电影院,相互之间什么也没问,便倾心相爱了……

      我只是这么想过,想想而已,没有非分的要求,可不知为什么,竟接连不断地做起梦来。

      我梦见同学把我告了。校长、保卫干事、班主任,一起站在我面前,一个个铁青着脸,两手叉腰,校长恶狠狠地扔给我一张开除学籍的通知书。这还不算,他们又告到村长那里,村长到家族里找了一帮人,把我吊在村口的大槐树上。村长一声令下,皮鞭就像雨点一样落在我身上。这时,我的女朋友突然出来,我心里暗暗高兴,想着她会站在我一边,为我辩解。可她突然改了口,说我骗了她,侮辱了她。一名公安人员拿着手铐,别着手枪,好像马上要枪毙我。我还梦见街上那个女子走得好好的,突然一把抓住我,向路人大喊大叫,说我是流氓,许多老师和同学,还有亲戚朋友都来围观,我觉得没地方藏,没地方躲,没脸见人了……醒来吓得要死。

      每梦一回我都出一身冷汗,心跳如鼓,气喘吁吁,然后心烦不堪,久久不能入眠,可是,越烦躁,越急,就越做那种恶梦。后来一连几夜都让恶梦惊醒,连中午睡觉也要做一回。我回忆那些梦,对照自己的行为,分明没有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可我就是感到不自在,好像所有的熟人都用审问的目光盯着我,有时我真的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名中学生患的是“道德恐怖症”,也叫“罪恶感”。意即当一个人想去做或已做过某事的行为与构成其良知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产生矛盾而产生的罪过和羞耻的体验。“罪恶感”与一个人的良知发展有关,道德品质低下的人缺乏“罪恶感”。有的青少年学生有意或无意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因害怕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于是便在梦中进行无情的自责。这种“罪恶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自我牵连倾向。任何人都具有程度不同的自我牵连倾向。正因为有这种特性,人才能保持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性,并积极去探索客观事物的意义,分析其间的因果关系,决定自己如何行动。如果没有这种特性,人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但是,如果这种自我牵连倾向过分发展,就可能导致对客观事物作出歪曲的判断,就可能将完全无关的外界事物视为与自己有关的某种信号。

      2.强制性思维。就是由于某些原因的诱发,学生经常不由自主地想象某一件事,这种想象与自己的行为本身往往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好像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把某种观念强加给自己,因为这种病理性的想象与事实不符,所以这种想象也就显得十分荒诞。有的学生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罪大恶极,应该法办。这就是“罪恶感”了。

      3.与性格有关 。凡患有“罪恶感”的学生大都性格内向。他们谨小慎微,犹豫不决,敏感多疑,羞怯腼腆并过分注重道德规范。发病的直接诱因多是与想象内容有关的强烈精神刺激。

      那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摆脱“罪恶感”带来的苦恼呢?

      首先,要帮他们制订一个周密的作息时间表,用打球、跑步、爬山、看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把课余时间塞得满满的,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在身体能量的转移中得以缓解,使他们在肌体疲劳的状态下自然地进入睡眠……

      其次,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控制“罪恶感”的出现。具体措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使他心神向往的情境,并帮助他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一情境。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患病的学生无暇进行强制性思维,使其“罪恶感”无隙可乘,采用这一办法第一次时间应短些,以后逐次把时间延长,此病就可逐渐治愈。

      再次,采用强制思维中止法。当学生的“罪恶感”不断涌现时,教师或家长应采用强制措施,迫使他中止强迫现象,这样坚持七、八天左右症状就可减轻。

      采用上述心理疗法的同时,可适当服点镇静剂,有助于“道德恐怖症”的治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