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自己成长

——访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

作 者:
卢马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岳晓东博士,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香港城市大学应用杜会科学系任教,并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华南师大、南京师大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岳晓东博士在青少年心理咨询、创新思维、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他所著的《登天的感觉》、《少年我心》、《哈佛热线》、《与真理为友》等心理学科普读物,深受读者喜爱。

      日前,记者采访了岳晓东博士。

      父母给孩于最大的礼物是让他拥有健全的人格

      卢:在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孩子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健康幸福地迈向成功,光是重视智力的开发和知识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是成功的基础。几年来您一直从事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工作,很想请您谈谈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岳:在当今社会,父母给孩子的最大礼物莫过于健全的人格。什么才是健全的人格?它包括自信、宽容、社会适应、自知之明、乐观态度和抗挫折的压弹能力等要素。孩子在学校里,由于升学压力的作用,学习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形象,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主宰。而一旦成人,走入社会,人格的作用就非常突出地显现出来。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儿时就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当他进入社会后,身上所潜存的问题必然将成为影响他个人幸福的严重障碍。在前一段时间发生的马加爵事件中,马加爵本人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他既没有人格分裂,也没有心理疾病。因为无论是心理疾病还是人格障碍都有严格的医学指标。马加爵之所以为了极小的人际冲突而连杀4位密友,主要是因为他严重缺乏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压弹。

      卢:什么是“压弹”?这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吗?

      岳:这是国际心理学界正兴起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结合应激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一种新的视野来看待个人的应激反应。压弹原本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泛指物体接受压力时的反弹,运用到心理学曾有人把它译作“抗逆”或“反弹”。但是我认为,“压弹”既保持了其原有的物理学含义,又表达了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所以取此词。从整体上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压弹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它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因此也有人将压弹定义为“面对挫折不被压垮的能力”。换句话说,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人既要有耐挫折力,也需要排挫折力。其中耐挫折力会使人勇于承受各种生活压力,不因一时的困境而丧失斗志,放弃自我的信念;而排挫折力则使人善于化解各种生活压力,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在这当中,“压”与“弹”互为促进。我们提倡对青少年进行压弹教育,提高一个人的压弹能力,就是促进其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压弹教育:孩子的潜能开发,父母的觉悟提高

      卢: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予,经常有父母把他们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学习上大笔地智力投资。生活好了,许多孩子在心理、情感上反而显得相当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压力。当父母意识到了这一点时,就会感到很焦急,认为孩子出现了问题,是自己教育的失败。您认为压弹教育能够给予父母们哪些具体的启迪?

      岳:这里所提出的“压弹”,对孩子来说是潜能的开发,对父母来讲则是觉悟的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天生并不具有压弹,压弹能力的培养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从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点滴小事上的引导而做起的。现在云南全省都在抓“马加爵第二”,小心孩子成为第二个马加爵。好多父母也在进行深深地自责。事实上,这种做法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责任。马加爵自己应该在这个事件中承担主要责任,因为他不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遇到挫折不能够及时化解,这是自我成长上的失败。也就是说,孩子的人格成长本质上是自己的事情。学会压弹,就是潜能开发,就是自我成长。比如说现在的孩子会遇到很多苦恼:学习压力很大,不能随心所欲,想玩也不能玩;再加上同学之间闹矛盾、学习本来挺好现在却不好了、被老师批评了、误解了等等,这些对他们而言都是挫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学会积极的面对方式。这是一种探讨式的教育,而非说教式的。就是说,孩子学习不好了,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给予鼓励,和他讨论,究竟不好在什么地方,怎么就能够补上来,让他自己有所启动,有所觉悟;孩子人际关系出了问题,能够启发他既分析别人的原因,又分析自己的原因。如果是别人的原因,也不要为此烦恼,是自己的原因,就要设法纠正。

      卢:您的《少年我心》一书,就描写了您儿时成长历程中的抗挫折的经历。

      岳:对,那是我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思想来分析自己成长事件的一本书。其中就讲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玩赢玻璃球(也叫弹球)的游戏,10岁的我一下子欠了小伙伴18个玻璃球。那对我来讲是灭顶之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孩子欠18个玻璃球跟现在欠180万的感觉是一样的。这些都是压力,当时也可能什么都不做了,就是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但是我知道必须自己去面对它、克服它,那时真有一种被逼上梁山的感觉。最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回了那18个玻璃球。当时如果家里人给我一点鼓励,我想我会做得更好。这些东西就都是潜能开发,原来没有的能力,现在有了;社交能力原来没有,现在有了;反省能力原来没有,现在有了。孩子没有生下来就是英明的,都是一步步经受挫折,在挫折中成长,然后善于总结,这孩子就有悟性。潜能被开发了,压弹能力也就提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