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王宝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班主任》名誉主编,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跟踪指导家庭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长。代表作有:《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特点、主要误区及指导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跟踪指导家庭教育丛书》、《教子有方》、《怎样教育上小学的孩子》、《初中生家长学校教材》等。 访谈背景:今年2月26日,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那么,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怎样?面临哪些挑战?家庭和学校又应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王宝祥。 记者(以下简称问):众所周知,儿童是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他们能否担负起未来的重任,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技能,还取决于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怎样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早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请问,在经济多元化、信息全球化、思想“开放化”的今天,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具有什么样的新特点?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王宝祥(以下简称答):当我们跨入信息时代以后,孩子们接受外来的东西也迅速增多,所以,他们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已经很早就印入了头脑,你想向他“灌输”一种颜色是非常困难的。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既有时代性、国际性,又有地域性、民族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经济领域的国际化,世界文化的大交汇,多渠道、无障碍、快速涌流的信息潮,使人们面对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姿多彩而又鱼龙混杂,各种价值观冲击着每一个人头脑,当然也包括广大的青少年。例如,当我们主张必须以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年轻一代时,有太多的宣传个人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的东西让孩子们难以辨别。我们要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有人却偏偏大力宣传“丑陋的中国人”,宣传民族虚无主义。这就是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本身也受到了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主导价值观在他们身上非常微弱,甚至荡然无存,这就更加剧了挑战的严峻性。 成人社会道德现状的挑战。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儿童是看着成人的背影长大的。教育理论中的“社会习得”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客观规律。然而,我们的成年人是否都如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那样,时时刻刻给孩子们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事实令人遗憾,甚至令人痛心。现今的成人社会中,太多的不良表现乃至罪恶行径——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诈骗凶杀——既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又彰显在多种传媒里,我们的儿童躲也躲不开。这种挑战实在太严峻了。 在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然而,当我们打开窗口时,苍蝇、蚊子也一起飞了进来。我们本不想学也不该学的东西,有的人却学得非常快,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确有“腹背受敌”的感觉。 家庭“少子女”带来的不利因素。子女少,就教育而言,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家庭教育投资多,投入精力多,教育条件好,就是有利的因素。但是不利因素也非常明显。一个孩子,在家庭里,众望所归,众情所依,孩子成了真正的“宝贝儿”。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6个甚至更多的成年长辈“疼爱”一个孩子,难免产生“四二一”综合征;孩子在儿时的生活中又缺少同龄、近龄玩伴之间的交往,容易形成“独”的心理倾向,甚至出现人格偏差,这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当今社会,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多而杂,利弊因素并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可控性都在减少,如何应对挑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问:目前,我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还有哪些误区?应该怎样及时走出误区? 答:道德教育中的形而上学是最大的误区。道德教育最忌讳形而上学。如果不从孩子年龄特点出发,不研究时代特点,不研究孩子的道德实际,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需要,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进行慎重地选择与创新,简单地进行说教或形式主义地搞“活动”,不可能使道德教育入脑入心,也不可能在孩子身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有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知、情、意、行”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都得到落实。我们往往重视道德知识的讲解,或者也注意一次、两次的道德行动,而忽略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忽略了道德习惯的养成。结果,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孩子们没有在深刻的体验过程中,形成鲜明而深厚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道德教育必须强化道德践行的环节,强化切身“体验”,必须向形而上学开战。 德育教育尤其是家庭道德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误区是情感冲淡理智,而教育孩子时伴随着情感的理性行为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