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聪明,性格坚韧,富有攻击性,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少作家都曾为它们做过文章,其中不乏对它们的赞扬和歌颂。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得不有点“狼”的精神。美国父母深谙此道,孩子一出生,他们就给孩子灌输危机意识,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在父母的这种奇特的养“狼”教育下,美国小孩子不畏困难,充满竞争意识,一个个都具有“狼”的坚韧和顽强,不达目的不罢休。 美国的孩子尚在年幼,父母就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小孩子长到1岁左右能吃饭时,父母就将其捆在一个小椅子上,面前摆一张放着食物的小桌子,让其独立用小叉子小刀子甚至用小手去大吃大喝。如果孩子不愿意吃,父母决不去喂他,也不给零食,饿了的孩子,到下一顿就会乖乖地自己吃饭。 在对待孩子睡觉上也是如此,稍大一点,孩子就独自被放在插着小杆子的小床上睡觉,适应几天后孩子就会独居一室,父母只是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美国家长认为,拥有胆量和坚强的性格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性格坚强的人往往也是生活的强者,要想期望孩子在今后事业上取得成功,首先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独立生活,事事不能依靠父母。处处替孩子包办,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为了训练孩子的独立意识,美国父母对一些学校开展的独立集中营活动(形同于我国的夏令营)举双手赞同。入营的孩子会被组织者带到一个很远的小村镇,只发给学生很少的钱,让孩子自己独立生活一周或更长时间,借以考验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是否有赚钱本领。也有的学校将孩子放在深山老林,发一张地图或必要的逃生工具,让孩子自己下山逃生。(当然有学校老师在暗中帮助。)寒暑假,许多父母会鼓励孩子自己外出旅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背着书包的美国小孩子,其中不乏独自出行的小游客。 美国是个崇尚英雄的国家,英雄身上所爆发的那种野性、力量和叛逆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美国孩子除在父母陪同下经常观看一些他们认为有教育意义的大片,欣赏银幕硬汉外。更多的则是被父母带到各种比赛现场,尤其是美国最盛行的NBA篮球比赛。他们认为现场教育比空洞的说教要强一百倍。他们会指着篮球场上的明星说,这就是你需要崇拜的对象。明星的力量、速度以及赛场上的成败常感染着这些小孩们,小小年纪就充满了竞争意识和拼搏意志;而明星们巨大的收入,也激励孩子从小努力奋斗,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切。 美国父母还注意培养孩子的团结精神,他们认为个人力量毕竟有限,而联合起来就会力量无穷,而这与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并不矛盾。从很小的时候起,他们就对孩子讲述一根筷子易折、十根筷子难断的道理,并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他们的印象: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团结,共同携手,才能取得游戏的胜利,同样在社会上也是如此。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在养孩子,而美国的父母则是在培养孩子;中国养出的孩子个个弱不禁风,是不敢离开妈妈怀抱的“小绵羊”,而美国家长培养的则是勇敢顽强、独立进取的“狼”。此话尽管不无偏颇,但也确实反映了当今的社会现实。况且“狼”的确是要比“羊”更能适应社会,更能取得成功。因此,美国父母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家长、学校乃至一些教育专家的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