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孩子一生的功课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与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爸爸,我们班的苇苇看我得了三个红五星就不理我了,她还叫科科、楠楠不跟我玩。”女儿犯愁地向我诉苦。

      我清楚,女儿所说的那个苇苇不理她的原因是出于嫉妒心理。鉴于这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我便对女儿说:“苇苇不理你,你就主动地找她玩。你对她说,红五星是流动的,你苇苇只要努力,将来也能拿到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女儿照我说的去接近苇苇,开始苇苇还躲避,可没过一天就与女儿在一块玩起来。

      从女儿进入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女儿如何做人。对人尊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常告知女儿:“无论是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者周围的老师同学,你都要尊重他们。不要自以为是她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聪明的女儿领会了我的教诲,平时在学校,她对各门功课的老师都能够做到有礼貌,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很认真地完成。我对女儿说,学生如果好好地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本身就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在家中,女儿对爷爷奶奶尊重的具体言行是:有什么好的东西首先会想到两位老人。

      平时,女儿也很乐意向我吐露她的所遇所感。有一天,女儿满面愁容地向我吐露了她所遇到的两个烦恼的问题:第一是有关借钱的问题;第二是有关穿着的问题。

      女儿说有些同学向她借钱,每次她都毫不犹豫地借给她们,可她们借了钱就不还了。女儿考虑到同学之间还是友谊第一,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可久而久之,女儿都怕了她们。女儿问我:“借钱不还,算不算一个人的品质问题?”

      对女儿所遇到的同学间借钱的特殊情况,我很难用“一刀切”的断言来把它归属为人的品质问题,只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为了更好地帮助女儿认识和处理好“借钱问题”,我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女儿讲述了我与她相似的经历——我有两个朋友曾经向我借过钱,一个借钱纯粹是用于吃喝玩乐;另一个借钱是因家庭实在揭不开锅,我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当我知道了那位借钱去潇洒并想赖账的朋友真实情况后,我马上找到他催要“欠款”,并在他下次向我借钱的时候,断然地拒绝借给他。而对待那位家境确实很拮据的朋友,虽然他一再向我借钱且表示他一时难以偿还,作为朋友,我仍然毫无怨言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女儿的第二个烦恼是“穿着问题”。女儿说她们班有些要好同学特爱赶时髦,不仅自己赶,还要拉她一起赶。

      对此,我仍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引导女儿正确处理相类似的问题。在我的周围充满着各种新潮生活方式的诱惑:比谁住得更豪华,比谁吃得更精致、比谁玩得更潇洒、比谁穿的更名牌……这种攀比心理时时侵扰着我的生活。尤其在我的朋友中,一些富裕起来或正在富裕的人会不时地对我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发出感叹——诸如缺乏现代人的气息,不懂得享受,没有生活情趣……对于这些讥笑,我并不为之所动,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我对他们的回答是:“人各有志,我不反对你们的生活方式,但我有我的看法。我认为攀比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保留自我其实是现代人应有的个性。”虽然一时这些新潮的朋友不理解我的不合群,但最后在他们追逐时髦被弄得身心疲惫之时,终于又发出另一番感叹:“也许你是对的!我们这样比来比去太累了!”

      针对女儿提出的:“借钱问题”和“穿着问题”,我有的放矢地选择自己在生活中所遇所感所为,以真实而具体的事例向女儿灌输做人之道。让女儿明白,做人要是非分明,要正确区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做人还要懂得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要人云亦云地盲目趋众。

      从女儿上幼儿园到现在,我总是有意识地在做人方面为女儿当“导游”。我认为做父母的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冷暖和学习,还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孩子好好地做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