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个权威的咨询机构,曾对小孩进行过一次测试,结果非常惊人。他们发现,孩子1岁的时候,想像力、创造力高达96%,但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7岁时(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的时候,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不见了,只剩下原来的4%。 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究竟怎么不见了?于是,该机构决定对1万名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各成长阶段进行监控。最后发现,小孩在成长(0岁~10岁)的过程中,平均要遭受超过两万次的“伤害”。其中对幼小的心灵伤害最大的,就是来自父母的“破坏性批评”。 一般说来,破坏性批评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进行人身攻击。即批评的时候对人不对事。比如说“你真笨,这样的事也做不好!”“你怎么那么蠢,整天只知道吃饭!”“我就知道你没救了,当初也不知道怎么把你生下来了。”“你看人家XX,多聪明多好,看看你自己这鬼样子!”…… 第二种表现就是增加孩子的内疚感。比如说:“爸爸妈妈那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不争气,怎么对得起我们?”这种批评往往使孩子产生负罪感,觉得欠爸爸妈妈很多东西,自己一定要补偿要报答。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往往背着沉重的包袱,不利于成功。 第三种表现比较隐蔽,就是有条件的爱。比如“你考上95分,妈妈就带你去玩”,“你要听话要乖,妈妈才会爱你”。这样,年幼的孩子知道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无私的。于是,孩子的爱心被“功利”扭曲了。 破坏性的批评几乎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小时候,父母这样对我们说;长大了,我们这样对孩子说。也许我们说这样的话都是善意的,是好心的,全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被扼杀于父母的善意与好心中,而父母还在为越来越乖、越来越听话、循规蹈矩、逆来顺受的孩子沾沾自喜以为这就是好孩子了。 既然破坏性批评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么,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一定要力避破坏性批评,而采用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对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孩子需要肯定,需要鼓励,需要表扬。你表扬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批评什么也就得到什么。美国思想家、作家摩顿生在一篇著名的短文《不平凡的一吻》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个男孩被他母亲留下来照顾他的妹妹莎莉。他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于是他用这几瓶墨水画起莎莉的肖像。结果,他把各处都洒上了墨水污渍,使家里变得脏乱不堪。他母亲回来看到这样的情景,说道:“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那男孩——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说:“我母亲的吻使我成了画家。” 其次,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不要因为一次过错而对孩子全盘否定,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曾经的努力或者给孩子扣上笨蛋、懒虫的帽子。 再次,批评时要面对未来而不是面对过去,把80%的时间用于解决问题,而非追究问题本身。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指责孩子过去的过失上,不如帮助他找出问题的原因,从现在做起,更好地面对未来。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孩子本身就很难过,如果父母对其大加指责,势必损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所要做的是帮助他找出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计划,以期能很好地进行后面的学习。 最后,永远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我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勇气和干劲。自我价值高的孩子往往勇敢、坚强,追求成功;反之,则胆怯、畏缩、惧怕失败。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时永远不要贬低他的自我价值,不要骂他“笨猪”、“笨蛋”、“不争气的东西”……父母要尽力帮助孩于肯定自己的自我价值,认为自己就是聪明的,能干的,自己就是行。 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口舌之“剑”,让孩子真正成为积极的、乐观的、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