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怎么总与母亲过不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莫愁:家教与成才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电话约定之后,一位女士来到心理咨询室,满脸愁容地开始倾诉她的烦恼:

      “马老师,您快帮帮我吧!我的女儿怎么把我当敌人一样?她有心里话只和爸爸说,和我根本就没有交流,我根本不了解她,不知道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有天她中午放学没回家。我不放心找到了学校,看见她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抹眼泪,眼睛红红的。我担心地问她究竟出了什么事?怎么问她一个字都不说。您说,我心里该是多么难受?不管吧,心里不放心;管吧,她就这种态度!没办法,我只好一边抹眼泪,一边往回走。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到她的屋子,想和她好好聊聊。您猜她怎么对我?她说:‘到我屋里来干什么?不就是说学习吗?越说我越不学!去,去,以后不要到我屋里来!’您说,我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女士泪水涟涟,说不下去了。

      “孩子多大了?从什么时候这样的?”我在女士稍稍平静后问道。

      “孩子今年14岁,读初二。”女士恢复了心态说,“孩子小时候很自律的,很少要人管,学习很用功,成绩非常好,总排在学校前五名。临毕业时更努力,自己考进了重点。上中学后开始变了,那么多的尖子生云集一块儿,她找不到感觉了。老师有时候批评她,她不能接受,对老师有意见。”

      “你们一家三口平时的家庭关系怎样呢?”我问。

      “孩子的爸爸是当老师的,好性子,非常宠爱孩子,总是和孩子说说笑笑,孩子不听话他也不着急。孩子有什么事就爱和爸爸说。我想有他爸爸我也就省心了,所以孩子的情况我不大过问。有时和孩子说话也很少夸孩子,总是说她的缺点。我还脾气急躁,一见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着急。她爸爸看到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直接批评,背后对我说,你当妈妈的来管吧。于是,我就着急上火,就骂孩子,有时候还打她。每年都会打几回。最近一回就是在不久前。不知怎么回事,我打她时她也不哭,越打越不哭……”女士的脸上满是茫然。

      “现在孩子的爸爸呢?”

      “孩子的爸爸最近去援藏了。过去我不怎么管孩子的事,孩子爸爸这一走,我再不管怎么行?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是下滑了怎么办?我就想和孩子拉拉近乎,总想和孩子在一起谈谈。可是孩子却更加不和我交流,你看,就连她的屋子都不让我进了!有时候我在电话里把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告诉她父亲,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还是得和孩子拉近距离。孩子和别人说,自从爸爸走后,妈妈突然对我好了,让我更感到可怕!您说,孩子怎么拿我当成了敌人?”女士又提出了这个问题。

      至此,我总算基本弄清了母女关系紧张的缘由:一是升入初中后女孩没有很好地调整心态,在众多的强手面前失去了受宠的感觉;二是女孩进入了第二反抗期,正是和成人闹独立的时候,喜欢和成人对着干;三是父母只关心学习,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灵;四是母亲的脾气太急,加剧了孩子的对抗心态。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导致母女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这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严重偏差。一是女孩父亲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位父亲只会唱“红脸”,只会对孩子说好听的,只是和孩子进行娱乐性的交流,缺少“教育角色意识”,把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全都推给了母亲。二是女孩的母亲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位母亲只会唱“白脸”,只会对孩子说难听的,只是和孩子进行管教性的交往,没有温馨的感情交流,“教育角色意识”过度,甚至打骂相加。正是这种家庭关系的偏差导致了女孩亲父疏母的心态,形成了女孩对母亲的对抗甚至敌视的态度。这样的家庭角色关系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学上说的“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是怎么回事?”女士脱口问道。

      恋父情结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亲近的异性父母那里得到满足。女儿会对父亲发生爱恋,爱父嫌母,叫作恋父情结。一般说。女孩在3~5岁时常会表现不同程度的恋父反母,但大多会随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失。如果到了青春期前,还表现对父亲的情爱独占欲,那就成了问题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恋父情结的形成有两条轨迹:一是恋父情结多出现于父女相依为命,或父女过于亲近而母女亲近不足的家庭;二是恋父情结者性格多内向,且多有娇气。恋父情结的症结是女儿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往往很糟糕,会阻碍女儿与母亲和同龄人的感情交流,进一步会影响到与同龄男性的恋爱结婚,即使结婚了,夫妻感情也难深笃,有的往往为此而酿成婚姻和家庭的悲剧。

      “这样说,不单是孩子眼下的学习让人担心,弄不好还会有大麻烦?”女士有所警醒。

      “正是这样。”对女士的说法我表示了肯定。“的确,教育孩子的事常常不是个考试分数的问题,而是孩子如何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随后,我提出建议:一是和女儿拉开一段心理距离,突然之间的亲近感对谁都是难以适应的。二是不要只关心学习和分数,应该多就生活和感情进行一种轻轻松松的交流。三是不要再对孩子简单急躁,更不能打骂相加。四是多给孩子肯定的评价,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五是不要向孩子的爸爸告状,那样只能让孩子更讨厌妈妈。女士表示接受。

      最后我说:“最为重要的,是调整父母与孩子的家庭角色关系。增进母女的感情交流,消除女儿对父亲的感情依恋。当然这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相信经过共同的努力,妈妈会成为女儿的朋友。”

      后来我又见到了那个女孩。基本上印证了前面的情况后,我们进行了会话沟通。女孩有所领悟,抹掉泪水后露出微笑,表示愿意合作,改进母女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