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患多动症的孩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与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邻里的孩子李园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上一年级时情况尚可,学习成绩也不算太差,尽管时有上课做小动作、与邻座同学讲话等不良行为,但老师予以制止后都能较好地改正。然而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这孩子上课捣蛋的频率增加,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下降,老师为之头疼。班主任虽数次走访这名学生家长,希望他们对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引起重视。谁知,对方一听老师说他们的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很不高兴地断然否认说: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神经都很正常,孩子虽然有时因贪玩忘了做作业,但在家长督促下均能完成。

      由于家长对老师的提醒未能引起重视,而只是简单地以为孩子仅仅是贪玩、淘气。随着孩子的成绩继续下降,以致拿回去的成绩手册上常常挂满“红灯”,做父亲的终于失去了耐心,对孩子经常拳脚棍棒相向,可怜年幼的孩子常常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学校发现这一情况后,由医务室老师带这名学生去一家医院看了心理门诊,被确诊为多动症。

      其实根据心理医生的说法,小学低年级学生患轻度多动症,只要予以耐心开导、循循善诱,是不难治愈的。然而遗憾的是李园的父母在得知这一真实情况后态度不仅不冷静,反而在孩子面前显得精神格外紧张沮丧,如临大敌般地以为这下可完了。做母亲的还当着孩子和老师的面哭哭啼啼,说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低能儿”。

      至于校方,对李园同学的态度是明确的:不允许班里同学对他有任何歧视性言行,对于他上课捣蛋也尽量以教育为主,即使是由于他的不良习惯过分影响课堂纪律。也尽可能地以劝导为主,原则上不把他赶出课堂。经过校方的努力,李园的不良行为曾得到过一定程度控制。无奈,由于家长在对孩子教育中方法不当,常常是以打骂为主,人为地造成紧张环境,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李园这孩子的病症,负责给他做心理引导的医生说:儿童患多动症一般是从进入小学开始的,这是因为孩子从告别幼儿时代到进入学龄期,意味着一个转型的开始,以往无忧无虑以玩耍为主要内容的生活,完全被刚刚开始的学生生活所代替。在这一转型期,绝大多数孩子能十分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部分学生则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常常上课不专心,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调皮捣蛋等。这种情况的发生,其实是由入学适应不良综合征引起,此时还不能将其视为“多动症”。由于在这期间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相互配合,及时地给这些孩子以心理上的教育,所以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通过帮助是可以逐渐克服适应不良,从而同心理正常的学生一起健康成长的。然而工作实践中,他们也接触过一些曾有入学适应不良症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在入学后老师和家长未能予以重视,致使他们的症状进一步加重。更有一些家长和老师视这些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为负担,时常有意无意地予以歧视、谩骂甚至殴打,使本来心理就已经极为脆弱的孩子变得更为紧张、自卑和神经质,从而患上多动症。

      孩子患有程度不同的多动症,家长常常会显得心情紧张焦虑,这能让人理解。但如若由此而一味沉溺紧张焦虑中,并从此变得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这当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惟有在充分了解掌握孩子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与爱,在各方面都善待孩子,例如每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些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生活中尽量避免谩骂、体罚等,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克服由心理障碍引起的种种不良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