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暗示教育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某年,美国一所新兵训练营接收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文化水平低,又沾染上了不少坏习惯。为了使他们成为标准的美国军人,训练营的军官并不是靠强制纪律,而是印发一些家信要新兵们阅读,然后学着写。信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军队里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起刷牙,夜晚睡觉前洗脚,衣服鞋袜放置有序,天冷开窗睡觉等等。说也奇怪,不久这批新兵果真克服了原先的坏习惯,军容整齐,精神焕发,训练刻苦,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为何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其奥秘在于军官运用了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就是把一系列有关信息组成暗示序列,通过对象“下意识”地吸收,达到激发内在潜力、加速和有效地实现人与外界的交流、促成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的的方法。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家庭教育中,如能采用适宜的心理暗示方法,使孩子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从而淡化语言说教的痕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暗示教育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

      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不是直接进行表扬或批评,而是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例如,家长发现孩子没有洗手就准备吃饭,可以这么说:“饭前洗手的孩子是好孩子,爸爸、妈妈最喜欢这样的孩子。”这就比简单地说“洗了手再吃饭”这类话更容易使孩子接受。

      行为暗示

      有一位母亲前一天晚饭时,对孩子提出以后每天中午要午睡的要求。第二天中午,她发现孩子丝毫没有要午睡的意思。这位母亲没说一句话,而是走过去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自己也停下手中的工作,上床休息。这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孩子,他马上主动去午睡了。

      眼神暗示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所要说的话暗示出来。例如: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或启发孩子思考问题时,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双手在搞小动作,家长用眼睛注意他的手,他便会停止动作,集中精力听讲或思考问题。

      表情暗示

      人的表情能够传达多种信息,形成刺激,使暗示对象做出反映。例如,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头;孩子攻克了难关,你对他会心地微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认知暗示

      有位孩子,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其父母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要求孩子给远方的好朋友或自己以前的老师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升入中学后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自己近期有什么打算。从此以后,这孩子果真克服了不少不良习惯。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在于孩子在写信过程中,进行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避免了心理对抗和厌烦。

      环境暗示

      可根据家庭实际环境,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张贴于室内,内容要求简明扼要,或悬挂一些有所选择的图片,为孩子营造一个激励督导的环境。

      总之,暗示主要是通过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孩子接受某种信息,使他们思考和领晤,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它既不会使孩子丢面子,损害其自尊心,也不会破坏家庭气氛,更不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家长朋友们不妨一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