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样在花钱 注:对学生提问主要有: 1.每月有多少钱,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2.你最想买的东西是什么?你对儿童消费市场如何看待? 3.你认为周边同学有哪些不好的消费习惯? 学生甲 我每月的零花钱是15元,主要用于买零食。 我最想买的是篮球。我希望外面能卖更多的玩具和学习用品,而且有的东西不要太贵。 我们班上有位同学要别人跟他当保镖,每星期发工资给他们,我觉得这样太浪费了,如果捐给希望工程就好了。 学生乙 我的零花饯是60元,主要用于买饮料和文具。 我最想买的是电脑游戏的充值卡。我希望卖卡的人能把价格降低一些,因为那些充值卡都是30元,便宜一点的也要10元,对于孩子来说大贵了。 有的同学买东西总是大手大脚,随便请人吃东西。我楼下有一个小孩子总不做作业,花钱给别人帮他做。 学生丙 我每月的零花钱是0,买东西都是爸爸给我买。 我最想买的东西是足球,溜冰鞋。我希望商家卖绐我一些实用的东西,有的不经玩,还把价格抬高真是太黑心了,建议他们进点好玩又实惠的东西。 有的同学总买玩具,总在小摊上买不干净的东西吃,还有的买鞭炮,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再买了。 家长:要花多少钱 家长提问主要有: 1.你每月花多少钱在孩身上? 2.你用在孩子教育消费上的投资是多少? 3.对于儿童教育消费,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朱安晨的家长 每月平均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大约为885元,其中:饮食305元(学校午餐85元,牛奶70元,零食50元,其他100元),服装180元,教育300元,娱乐50元,其他50元。 在教育孩子方面每月花300元,主要用在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外语方面,其它根据小孩爱好如电脑、围棋也有一定投资。 对孩子的教育消费,我认为要有一定针对性,既能满足小孩的兴趣,也要考虑对其以后成长带来的好处。当然也要量力而行。 家长马利群 我们每月大约花700元在孩子身上,主要花费在书籍购买、校外学习、饮食和保险上。另外,还有留1000元左右用于暑假旅游。 在教育上的投资,每月约为500元。给孩子买书从不计较钱,对于学琴和孩子想学的兴趣班从不打折扣。 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不可盲目,不要主张让孩子什么都学,要针对孩子兴趣学习。有的课程学习和书的购买应有选择,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孙思颖的家长 每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钱约为600元,主要是培优、上兴趣班和学习用品还有一些零食和孩子的交通费。 教育投资每月约400元,我认为教育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前途,而且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都加大了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所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我认为花在孩子吃穿方面的消费可以随便一些,不必与其他孩子攀比;花在玩方面,则是有利有弊的,主要应该掌握好分寸,不能影响学习。而在教育方面则不能节省。 方祺琦的家长 每月花200元左右,主要用于孩子买零食和玩具。 教育投资每月约60元,对此,我看法是尽力而为。 我觉得教育消费上有的辅导书是我们想买买不到的。如果花了钱买了书,没多大用,就觉得不合算。 小学生日常消费以及家庭教育消费调查统计 调查小结 大多数学生月零用钱在50~60元之间。极个别学生没有零用钱或是多达100-200元。少数学生在20元左右。学生零花钱主要用于买早点、文具、零食、玩具、交通。花在零食和文具上的钱较多。 学生们最想买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比如:CD、MP3、电脑、游戏软件、书包、钱包、篮球、溜冰鞋、漫画书、小说、玩具(较多)、宠物。 对于儿童消费市场,学生都认为文具卖得贵而且质量不高,希望能价廉物美。 身边的不好的消费习惯有这么几点: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买一些意义不大的东西,比如很贵的玩具;买小摊上的东西;买不干净的零食,还爱请客。 家长一般每月在孩子身上花300-800元,视家庭环境各有不同。基本上集中在400、500元之间。主要花费在孩子日常起居、吃喝住行、课外辅导培训班。个别条件较好的家长还会定期不定期带孩子出游。家长们都表示:只要是孩子在学习中需要的,他们就尽力满足。认为良好教育的教育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前途命运,只要是对孩子有用的花得就无怨无悔。认为买了没有用的东西不合算。 关注儿童消费群体 言论 一个8岁的小女孩从大人的口袋中翻出几百元钱,约上几位同学直奔快餐厅而去。在餐厅里,几个小女孩连吃带喝加浪费,花了近200元,吃饱喝足后还花100元每人拎了几包炸鸡腿、炸薯条回家。看着拎回的大包小包,家长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美美地消费了一回。一顿严厉的批评后,家长带着小女孩来到餐厅,责问老板为什么不制止未成年人的乱消费行为,老板说,他只管卖东西,不管买东西的是大人还是小孩。而小女孩则委屈地一边哭一边说,是老饭让她买这买那,还让她吃完了再买许多带回家……双方的争吵终因没有什么结果而不了了之。 还有一件事,也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小男孩不到10岁,是家里的宝贝,于是口袋里便有花不完的钱。可奇怪的是,凡是小男孩自己从商场买回来的玩具,玩不过一个星期准出问题。孩子的家长纳闷了,将小孩子买回来的玩具与别人家的一比较,牌子一样,可自己的明显是伪劣产品。家长找商场评理,商场老板一问三不知,只答应退换眼前的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