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家庭暴力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时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冰雪融化不了冰雪,他们需要的是阳光!

      家庭暴力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是,有多少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暴力不仅属于家庭问题,而且是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不仅破坏家庭和睦,诱发刑事犯罪,影响社会稳定,而且直接危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个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在暑假里不慎将刚买来的新自行车丢失,遭到母亲的痛打,“这辆再丢了,你就别回来!”4个月后,因同学的粗心,借来的自行车又成了别人的坐骑。他彻夜未归,何故?“我怕我妈打我。”

      ▲一个孩子数学考了26分,妈妈一把抓过试卷,问也没问就把它撕成碎片,朝孩子砸去,随后又抓过塑料绳一边劈头盖脑地抽打孩子,一边责骂:“考这么一点分数,丢死人!是猪也不会考这么个分!”孩子呆呆地站着,泪如泉涌。

      ▲一个男孩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我前进了14名,第七!”这位母亲说:“第七还美成这样!”小男孩的欢乐顿时烟消云散。

      ▲双休日里,刚从作业堆里爬出来的她,才按下电视的遥控器开关,不想平地响起“惊雷声”:“还不赶快去练琴!就知道看电视!”无奈,烦躁的她怎么也奏不出和谐的旋律。

      当今中国,最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仿佛也在异化。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话都最想对父母说,面对居高临下的父母却往往是相对无言,默默无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拥抱自己的孩子了——在发达国家常常看到这样的标语:“你今天有没有忘记拥抱你的孩子?”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夸孩子聪明、漂亮了——这正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强烈要求啊!他们都是在这类赞美声中欢快地成长的……

      并非仅仅因为望子成龙

      据对某校1300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家庭暴力对中小学生的伤害很严重,后果是灾难性的。

      40%的家庭都存在家庭暴力,60%的中小学生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如果将刺激性语言也纳入家庭暴力的话,75%的中小学生都生活在家庭暴力中。个别学生平均每3天就被父母揪耳朵、用脚踢,平均10天左右遭痛打。每隔30天左右受到暴力伤害的学生约占调查人数的21%。学习成绩差的受到的伤害次数多、手段狠。

      也许你认为,我这样粗暴地对待孩子,是想让他好好学习。这也许是一个原因。那么,学生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直接原因都有哪些呢?从调查问卷和访谈中可以看出,导致伤害中小学生的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父母的“超前危机感”、紧张心理转化成了压力,落在孩子头上,对子女学习期望值过高。一旦子女学习成绩达不到要求,父母往往训斥子女,引起子女反感,导致暴力伤害。

      2.孩子不愿意从事家务劳动,不愿被父母管束,一旦父母训斥,无明显改过,由此引起暴力伤害。

      3.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吃喝玩乐、吸烟、偷抢诈骗,受到学校及司法部门警告,父母愤怒施加暴力。

      4.还有许多暴力伤害的发生并没有深刻的、具体的诱发因素,仅仅因为父母心情不佳。

      痛苦的不仅仅是肉体

      依据回收的调查问卷,联合班主任、任课老师对饱受家庭暴力之苦的学生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产生这样一些问题:一是任性、倔强、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二是性格孤僻,不太与人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合作意识差,合作能力低;三是不讲文明礼貌,进取心、上进心较差,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四是学习成绩低下、家庭作业普遍完成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五是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辍学现象。

      家庭暴力不管是显性的,即“棍棒式的强制”;还是隐性的,即“温柔的强制”,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此时如果再遭遇家庭离异、家庭“战争”、极度贫困等负面刺激,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害群之马”其实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的“受害者”,也是需要诊治的心理障碍患者。

      共同遏制家庭暴力

      随着中小学生的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家长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也将增大,这会导致新的家庭暴力产生,家庭暴力仍将继续伤害中小学生。

      每一个受到伤害的中小学生都渴望不再遭遇家庭暴力;每一个痛心于家庭暴力后果的人,都希望让中小学生远离家庭暴力,因此呼吁:

      ——加快立法工作,依法打击侵害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制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规定”、“惩治伤害中小学生的家庭暴力的规定”,为依法保护中小学生合法权益提供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让法律面对家庭暴力对中小学生的伤害不再无奈。

      ——改进家庭教育,努力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开设青少年法规课程和家庭教育艺术课程;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为人熟知的“知心姐姐”、青少年工作专家卢勤说:“过去祖祖辈辈教子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今天的孩子了。作为21世纪的父母,我们应该学点新知识,变个新形象,学会用正常信任的眼光看孩子、理解孩子、原谅孩子,多看孩子的长处,不要把孩子的一切和自己的荣誉连在一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