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抬起头来

——自卑儿童的早期表现及治疗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A.(芹芹,女.8岁)夏天,我穿起最心爱的碎花长裙,却一点儿找不到“飘飘然”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太胖,就算穿的再漂亮,也不好看,结果,步子迈不开,硬是现不出爽洁飘摇的韵味来。一到大庭广众面前我就浑身发抖,走路含胸驼背,说话支支吾吾,人家看我的目光,一定像看稀有动物……

      B.(李明,男,10岁)同学因我家境不好看不起我,从那以后,我开始自卑起来,学习成绩也在滑坡,我怕爸妈伤心,骗他们,说自己成绩很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了3年幼儿园生活。小学面对新同学,更有一种恐惧感,就撒谎说我家很有钱,可到了二年级,同学又看不起我了,这回是因我成绩差,可是又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苦呢?现在我已经三年级了,可还是走不出自卑的阴影,我该怎么办?

      C.(晶晶,女,9岁)经历了一次次考试,眼睁睁见自己成绩越来越差,老师已把我当成差生了。看见同学在热烈讨论题目,我却死板地坐着不敢加入。遇到不懂的地方,老师教我,没听明白我就急急点头,巴不得他们快点走开,免得注意到我的笨拙……成绩下降,说明太笨,有时候真恨爸妈,为什么给了我这么一笨脑袋。

      上面的现象,在许多儿童身上都有所体现,究其原因都是自卑的“产物”。

      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一、自卑儿童的早期表现

      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霍夫曼还指出,自卑儿童往往会有如下表现:

      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自卑情绪。

      拒绝交朋结友。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经常疑神疑鬼。自卑儿童对家长、老师、小伙伴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别人对他们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自己。

      过分追求表扬。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来获得,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贬低、妒嫉他人。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己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宜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样并不奏效。

      自暴自弃。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

      回避竞争、竞赛。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

      语言表达较差。据专家所做的统计,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达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

      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每每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时甚至对诸如搬迁,亲人过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二、孩子自卑,父母也有责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罚孩子的现象是大大减少了。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这就是所谓的“心罚”。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多大的伤害。一般来说,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其自尊心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对待它,我们应“十分小心”。不管家长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么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