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培养和教育高天赋儿童,这是世界各国家长和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下面介绍美国的做法。 别让孩子浪费了这份天赋 由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影响,美国现在的年轻父母看到,他们出生的孩子是有史以来天赋和智力最高的一代。如果这些孩子的智力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那就是最大的人才浪费。巴尔的摩市的一位妇女维多利亚·埃利森说,她的儿子坐在手推车里时就能点饭馆的菜单,2岁时已能把1000多块字谜片拼到一起,4岁时他成了幼儿园的逃学者,抱怨说在那里学不到东西。起初她对孩子说,你现在才4岁,不必学那么多东西。后来她终于决心给儿子特别的帮助。现在她儿子10岁,平时在公立初级学校上学,但周末她让他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才少年学习中心”去上数学课和拉丁语课,那里有20个像他一样的少年。 据统计,美国有5%的孩子天赋特别高,他们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的爱因斯坦。但是这些父母现在面临着困难的选择:是把孩子送到为高天赋儿童开办的学校去学习(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有相同能力和兴趣的小朋友),还是避免对孩子施加压力,让他们留在正规学校里,胜任功课并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每天平均接到4000个电话,询问怎样识别并教育高天赋儿童。1972年美国只有10所大学开设培训高天赋儿童教师的课程,今年已有137所大学增设了这一课程。纽约州亨特学院初级学校,是个为智商在135以上的孩子开设的公立学校,今年有12个招生名额,但已有554个上幼儿园的孩子提出报名申请。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两位国会议员马里奥·比亚吉和比尔·布雷德利认为,“应该鼓励竞争,要让我们出色的小公民成长为最优秀的人才。”上个月他们提出拨款2500万美元的立法案,要为全国的高天赋儿童教育建立一套新型的制度,这一计划立即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怎样衡量孩子的智力 现在美国有些城市,“高天赋”已成为风靡一时的名词。玩具商和出版商挖空心思为“高天赋儿童”设计玩具,出版读物,编制计算机程序。学校也挂出“高天赋教育”的招牌招揽学生。以前一般有钱人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往私立学校,现在公立学校增设“高天赋儿童教育计划”,把中产阶级的孩子又吸引回来不少。在有些地区,如何确定高天赋的标准成了棘手的政治问题。有些道德团体指责智商测验是有利于“白领阶层”的文化偏见。根据一般心理测量学的规定:普通人的智商分数为90~110,智商在110~120的为一般聪明者,智商在120~140为最优秀的人。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学校的行政人员就不允许光用智商测验的方法来区分孩子的天赋,因为那样的话“高天赋”的定义就太广泛了,如伯克莱市哥伦比亚初级学校从451名学生中就测出12个智力最优秀的来。 教育专家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智商测验特别复杂,管理人员对很小的孩子的测验结果不一定总是准确的。尽管高分常常表示那个孩子相当聪明,但低分有时就可能没有意义。可能是因为孩子害怕那个测试的人,或者那天这个孩子恰巧不开心。因此现在许多学校除依靠这种方法外还综合其他条件来确定孩子的智力。 如果你的孩子天赋不错,那么怎么鉴别呢?许多教高天赋儿童的教师建议家长“相信自己的直觉”。虽然有些母亲或父亲可能会高估孩子的智力,但父母亲的判断通常是准确的。判断孩子天赋高的一般标准是:孩子显示出强烈的好奇心,在很小的时候就有相当广泛的词汇,特别喜欢做有思维的游戏。这样的孩子就容易从“高天赋”教育受益。 环境加遗传,再加上教育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本身是多因素的复合体,主要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对它起基本作用。根据调查统计,约70%~80%的智力差异源于遗传基因;20%~30%的智力差异是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所致。各种科技玩具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一定帮助,但花哨的东西不会把一个智力一般的孩子变成天才。孩子的成长有一定规律,如果孩子一点音乐天赋也没有,不管你怎么折腾,也不会造出莫扎特那种音乐天才来。但是聪明的孩子也有向各方面发展的可能,假如父母面对机灵的孩子而教育不得法,这些孩子会变成滑头的材料。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要掌握一定尺度,要让孩子开心地玩。对孩子要开诚布公与公正,这样不会使他们精神负担过重。如果家里一个孩子非常聪明,一个智力一般,父母不应对他们一样要求或进行比较。因为那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并产生怨恨。明智的办法是鼓励他们发展不同的兴趣和能力。 对高天赋的孩子确实需要特别关注,如果他们老觉得学习简单乏味而受不到挑战,久而久之就会懒散起来。一次调查显示,美国中部某城市一所中学,智商超过140的学生中只有50%的升学率。其原因是,教师只注意一般学生,以致高天赋孩子长期对学习感到厌倦。 不过,孩子的天赋高低是相对的。你4岁的孩子还没有学会数数,也不必失望。爱因斯坦在小时候就被老师认为是个“笨学生”,当时只有他母亲的心里知道,他将来长大了会成为一个天才。因此也得用点“相对论”来观察自己的孩子。 编辑点评 你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天才儿童”,到底应当怎样教育和培养高智商儿童?我国众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有的已付诸了行动,过去一些年不少大学不是办了“少年班”吗?有些中学也在试点开办“超常儿童班”。美国这方面工作开展得比我们早,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不能不承认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仍然是摸索性的,对于他们的做法也只能提供给我们的家长、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