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 “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行就去同学家或去网吧“冲浪”。这位家长忍不住也上了一会儿“聊天室”,结果大吃一惊:“网上用的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词语,而且一行行字跳得特别快,我的眼睛根本跟不上。” 这种文化的代际冲突经常令教育专家忧虑。一次,一位身为教师的家长问一位教育专家:“孩子与我吵架,说我是286。什么是286?”这些家长对网络表示出来的无知,在“网童”看来非常可笑。孩子不屑一顾,因为你说的全是外行话!孩子尝到了网络的甜头,家长却一味地在那里喊:“可怕啊!可怕啊!”这还怎么沟通? 其实,网络和枪炮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用来造福,也可以用来作恶,而要想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前提是家长不要怕它,不要排斥它,要走近它,了解它。 据一项“高新科技对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显示,与电脑为伴已经成为许多中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少家长感叹:我们对孩子知道的越来越少,而孩子对成人世界知道的却越来越多了。不及时学习,教育孩子真是没底气了。 再当一次小学生 过去,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很狭窄,父母是孩子学习模仿甚至崇拜的对象,父母对孩子具有很高的权威,家庭教育显得很有力度和见成效。但信息网络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切。 现在许多中小学实现了“校园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开设信息必修课。在学生眼中,电脑和网络不仅仅是学习工具,它还能将自己的秘密记下来并加上密码,比日记本还私密;能让大千世界尽收眼底,能与四面八方的人尽情交谈。但这一切切不需要父母太多的指导和参与。 “除了孩子要靠家长养活,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许多家长无奈地感叹。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普及,从实质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使两代人变得平等起来。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更多的是在同辈之间相互学习,老师、家长的权威地位逐渐削弱。 据了解,目前正在读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大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而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面对科技含量高的网络时代,显得力不从心,与孩子的代沟不断加大。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认为,在电脑和网络知识学习方面,家长和孩子处于同一起跑线。但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根本没时间去学习,即使自己曾经是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也难以应付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和适应这种平等,在家庭中积极推行亲子共学。 父母只有学会了使用电脑,才能真正懂得电脑能做什么,才能真正领会电脑文化,才不会因为孩子的几句抢白而无言以对。学会了使用电脑的家长,可以对孩子选购软件、光盘发表意见,既可以指导孩子购买合适的学习光盘,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使用不利于他们成长的软件,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来了解世界和学习各种种知识,以防止孩子误上不健康的网站和沉湎于无聊的聊天室而白白浪费光阴。 父母能够使用电脑,也有利于消除代沟,与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试想,当父母与孩子一同坐在电脑前,一起在互联网上冲浪、共同学习的时候,他们不是更容易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吗? 借网络了解孩子 针对学生正以网虫的身份穿梭于互联网上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却被排斥在外的现状,教育专家呼吁:老师和家长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向我们的孩子宣言:在网络的世界里我们依然是朋友。 “与其让网络拉大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不如借助这一媒体更好地和孩子沟通。”这是复旦大学教授顾晓明的观点。他不仅自己热爱网络,还积极鼓励自己一双儿女走入网络世界。这位E时代的父亲谈道:“现在的孩子往往被封闭在学业的小圈子里,而网络一下子扩大了他们的社交面,其间遇到一些情感困惑,包括发生朦胧的‘网恋’,都是很自然的事。其实,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父母等过来人的心理疏导。” 顾晓鸣建议有条件的父母都应该拜孩子为师,补补网络知识,先和儿女有了共同语言,再来谈与他们的沟通与理解。从另一个角度讲,父母学会使用电脑也有利于他们自身的知识更新和与现代社会接轨,成为现代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而不至于落伍。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掌握电脑技术,那将更有利于他们的再发展。 其实,父母学习电脑的主要障碍并不在于难以掌握操作技术,关键还在于观念。总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学它还有什么用?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结果却使他们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目前,我们面临的不仅是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差异,还是网络时代的代际超越,我们的孩子在掌握以数字化为代表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手段方面已超过了家长和老师,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实现再次社会化,否则,我们的说教必然失败,无法影响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