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兰兰今年17岁,读高二。她在学校人缘很好,同学们说她活泼、开朗。谁有了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谁有了烦恼,也总爱对她讲。 可是兰兰在家却和在学校判若两人。放学回家后,除了吃饭和偶尔看看电视外,她就一头钻进自己的小屋里不愿出来。有时候,我们想找她聊聊天,问问学校里的情况,她总是回答“没什么好说的”、“也就那样”、“一般般”,如果再多问儿句,她就会不耐烦地说“烦不烦啊”,“有没有完”。可她的同学一打来电话,她马上就不一样了,抱着电话说个没完。这让我们很困惑也很伤心,我们平时关心女儿、照顾女儿,事事为女儿着想,可在兰兰眼里居然还没有她的同学亲,这是为什么? 湖南 刘烨 兰兰的父母不要太难过,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家庭沉默症”。 这是由少男少女青春期的特点所决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6种: 1.青春期反应。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自主性加强了,“自我中心”的表现更加突出。这些少男少女们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处理办法,喜欢和自已年龄相仿的人交流思想。有了困难,宁愿向朋友启齿,而不愿求助于父母。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正常反应。 2.家庭环境中缺少话语群。少男少女都有这样的感觉,譬如遇到一些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还有对明星、足球、时事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只有找到合适交流的人才能真正畅谈。而父母与少男少女的关注点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同,双方无法找到谈话的切入点,也就是没有共同语言。因此在学校能说会道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只能“沉默”了。 3.需要一个“沉默”的时间和空间。青春期正是人生道路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这段时期,他们变得比以前爱思考了,很多少男少女都呼吁“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这种沉默对他们来说,是调整身心的重要方式。 4.沉默是武器。有许多少男少女说自己的父母管得太多,不放心自己和异性同学来往,怕结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自己一看电视、一上网、一听音乐,父母就会前来“关心”。甚至有的父母为了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来往信件,一旦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审问”个没完没了。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伤害,这时孩子的“沉默”就成了反抗父母的武器。 5.厌恶家庭环境。对小孩子来说,父母的争吵会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恐惧就变成了厌恶。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习惯和父母接近了,更别提谈心了。 6.瞧不起父母。有些少男少女觉得自己的父母文化水平太低,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很好的社会关系,碌碌无为一辈子,没有什么大出息,因此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从而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孩子远离“家庭沉默症”呢?在这里,心理医生给兰兰妈妈和兰兰提出6点建议: 1.创造好的“沉默”环境。少男少女的沉默有时是一种身心的需要,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也是避免和父母发生不必要分歧的需要。这都可以理解,但关键是在“沉默”之前,能够把家里的氛围营造好,避免父母的担心和打扰。比如对父母说声“这几天我很累,想休息一下”,“有些事情,我需要一个人静静想一想,请不要担心”,等等。不过不能天天如此,隔两三天找个话题和父母聊聊天,父母才不至于认为你在找托词。 2.向朋友“取经”。“家庭沉默症”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年轻人不妨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共同的话题在一起聊一聊,说不定能听到别的年轻人的想法和做法。特别是亲子关系出现裂痕的孩子,更是不妨这样试一下,即使得不到金点子,至少可以把自己的压抑情绪宣泄出去。 3.正确看待父母的“干涉”。很多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最大的希望,他们翻孩子的书包,偷看孩子的日记,虽然方法不当,但出于一片爱心。最好的办法是经常将你的情况告诉父母,和父母一起来交流彼此的感受。只有父母了解了你的情况,了解了你的想法,他们才会放心,才会更有针对性地关爱你、尊重你。 4.不要忽略父母的感情。曾经有一位父亲给孩子写过这样一封信:“当孩子沉默寡言的时候,当孩子远离我的时候,我只能在黑暗处默默地注视着他。我的心虽然很疼,但我仍反思自己曾经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我想弥补我的过错,我想做孩子人生旅途中的港湾,做他遇到挫折后坚实的后盾。”因此,少男少女一定要懂得父母的爱,多和他们说说心里话,你会发现,情况不像你想像中的那么糟糕。 5.阅读“父母”这本书。那些瞧个起自己父母的孩子,你们要好好阅读一下“父母”这本书。也许父母赶不上潮流,也许他们不曾拥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他们依然是值得儿女尊重的。如果你真的想让父母和自己亲近一些,你不妨鼓励甚至帮助父母适应新鲜事物。 6.做温馨家庭的“润滑剂”。任何事物都需要和谐,家庭生活更是如此。既然你觉得自己已经长大,那就做一个可以让父母依赖的人,主动想办法化解家庭中的一些矛盾,用你的力量把关爱与温馨带回家,做和谐美满家庭的“润滑剂”,为家庭成员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