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人的场地一下涌入了4万人,挤落的鞋子和皮包足以堆满一小车;为了买那最低280块钱的入场券,许多中学生宁愿花掉攒下了整整两个月的早饭钱,很多年轻女孩更是因为没有入场券不顾形象地坐在地上伤心痛哭,这些年龄大都在25岁以下的青少年都怎么了?原因是一个演唱会马上要在南京举行。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没一点审美情趣!” —个中学生拿了父母给买参考书的钱却在“黄牛”处换得了一张假票,他捶胸顿足、欲哭无泪,记者还以为他在为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而内疚,一问却是“演唱会马上开始了,我都看不上了”。 看着演唱会火爆的场面记者不禁联想到,11月22日在广州开幕的亚洲最大的体操赛事——第二届亚洲体操锦标赛,当时尽管门票售价仅20元,并随票赠送20元的IP电话卡;依然乏人问津,而同期举行的“明星风暴”等两场港台歌星演唱会票价高至480元,观众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却挤破了头。 有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对娱乐节目的关注已超过了对社会新闻、社会问题的关注。染发、做朋克头、抽烟等在一些青少年中的流行程度较高。 不少青少年的审美情趣正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专家们这样分析 记者就此现象采访了江苏省的一些教育专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方国才分析认为:首先是受到了商业化大众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生活在追求娱乐、享受、速成的大众文化之中,由于缺乏引导,往往把平庸化的东西奉为时尚,而深刻崇高的东西却被视为落伍。 其次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青少年易迷失自我。改革开放后潮水般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不知不觉地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权威;高雅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是乐于标榜自我、急功近利。青少年的审美判断力还没有成型,极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 另外,两代人之间缺乏理解也是一个原因。在青少年时期,人的自我意识日益成熟,在观念与行动上都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即使审美层次不高,也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老师、家长若没有依此去深入了解,是很难理解这一代孩子的。你一摆出长辈姿态进行说教,他们就不爱听了,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往往事与愿违。 ▲要在尊重中合理引导 南京师范大学陈章龙教授认为,这首先涉及社会大环境的改善问题。这个广义环境包括家庭成长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生活环境,这种改善需要家庭、教育、传媒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 其次要正确对待青少年的审美取向,引导其加强自我修养。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显现,自主性和进取性增强,对美丑好坏也有自己的理解。对此,家长、老师首先应该尊重,对青少年热衷的各种新生事物要正确理解、合理引导,把握好“度”,让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具体事例、书籍,培养学生“见贤思齐,改过迁善”,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修养,从而逐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