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不久前出差去N市,顺便看望了一下久别的老同学D。不巧,D正患重感冒,我的意外到来让她好一阵激动,因为激动,已延续了多天的咳嗽变得更加厉害,满脸涨得通红,几乎上气不接下气。

      由于初来乍到,不熟悉D家的“家情”,我便顺口对正在看电视的D的儿子说:“冬冬,快去给你妈妈倒杯水”。没想到,孩子竟像没有听到似的,不紧不慢地又扔了颗话梅进嘴里,头也不回地说:“她不能自己倒嘛!我要看电视。”D是40得子,早就听说她很疼孩子,可以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没曾想儿子竟然如此对待自己的母亲!见我一脸惊讶,D不好意思地打岔说:“这孩子,你就是把心肝都挖给他,也别指望他会帮你做一点点小事”。我不禁愕然;孩子的同情心哪去了?!

      童心如纸,洁白无瑕。同情心是使儿童友好、仁爱和诚恳对待周围人的基础,也是克服当今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心残不仁的解毒剂。每一个有远见的家长都不能忽视对儿童同情心的培养。

      1.培养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同情心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更是他们性格形成的源地。如果孩子整天沉浸在上辈人的关爱之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就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去关心别人,而只关心自己的快乐与享受。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夫妻关系紧张、婆媳关系不和、邻里恶语相向等重重矛盾之中,他们就会从不断的争吵、无言的冷漠、别有用心的算计、不切实际的抱怨中逐步养成冷漠性格,逐步丧失同情心。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至关重要的是首先培养他们对家庭成员——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的关爱。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必须友善相处,使孩子在温馨、和睦、充满爱心的家庭气氛中受到健康的熏陶。

      2.培养孩子对同学及周围弱势人群的同情

      在孩子生活的人群中,同学应该是他们同情的第一对象。这并非是要孩子天天为贫困的弱者送钱送物,而是要培养孩子同情别人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给别人带来不便和不安,无论做什么事情,尽量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愉快,这是做人的起点。在培养孩子健康情感意识的同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关注周围的弱小同学或其他弱势群体,积极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奉献爱心,如搀扶小同学过马路(过河、过桥),搀扶残疾或生病的同学上学,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学习用品,到敬老院去为孤寡老人做事、讲故事、读报纸等。

      3.培养孩子对大自然以及动植物的同情

      将孩子的同情心延伸到整个大自然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不能踩花草,它们也有生命。”“不能残害小动物,他们也是人类的朋友。”“保护碧水蓝天,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关心他人的命运,关心大自然的命运、关心我们的地球,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是我们培养儿童同情心的目的所在。只有具备善良之心和同情之心的人才能甘愿保护弱小者,才能对人类不公道的事情见义勇为,挺身而出。

      有位哲人说过:对于一切生命之物的同情是品行端正的最牢固和最可靠的保证。谁满怀这种同情,谁就肯定不会伤害他人、损害他人、使他人痛苦,而且他还会尽一切可能去宽容地对待任何人,宽恕任何人,帮助任何人,并且他的行动将会带有公正和博爱的印记。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儿童同情心的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和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关爱,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整个美丽的世界,并产生伟大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