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如果父母与孩子说话说不到一块,您说您的,他说他的,怎么谈得上有效的家教呢?根据家教专家的调查,我国中小学生蔑视父母权威的现象比较普遍,一项调查证实,在孩子崇拜的名人、偶像中,父母竟排列到第10和11位;有60%以上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有的幼儿的父母也已感到与孩子交流不畅。 世界已经进入了对话与合作的时代。其实,家庭教育也是一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称职的父母要善于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从小谈到大,从大谈到老;父母应该通过与孩子的对话,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所以,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一条捷径,通向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孩子的心理脉搏,才能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纳自己的父母。能够经常进行亲子之间的对话,便是家教的最大成功。但有些家庭因亲子之间沟通不畅,产生亲子关系的矛盾冲突,甚至发生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严重家庭暴力。 要理解孩子需求的合理性 孩子有自己广阔的内心世界,在如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有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自己的种种合法权益,而在这些方面是最容易被父母们忽视的。家长们一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多注意的是满足孩子与学习有关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为了孩子学习好,也舍得多花钱。父母以为,只要孩子努力学习,不断提醒孩子约束自己,别出大的问题,也就算是尽到责任了。如果孩子的某些想法、需求与家长的观念不合拍,有些家长就会火冒三丈,对孩子劈头盖脸地批评,甚至不问青红皂白地辱骂、体罚,都是常见的。其实,这种“冲动式”家教方式,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某些合理需求,只是一种缺乏针对性的“盲目式”说教,有时可能冤枉了孩子,也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若不能正常对话,则更容易导致对抗心理倍增,发生严重的矛盾冲突。 某高中二年级一名男生是个足球迷,为了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的直播,多次与母亲发生冲突。当他津津有味看比赛直播时,母亲多次强行关闭了电视机。当世界杯决赛时,母亲一边唠叨儿子不用功,一边又强行关闭了电视机,他忍无可忍,在盛怒之下,一拳将母亲的鼻梁骨打成骨折。母亲将当时受伤的照片给心理医生看,哭诉儿子的“不孝”。 当心理医生与他交谈时,却发现他是一个自信、稳重,且非常有主见的男孩。他慢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痛楚:“我知道妈妈希望我成材,对我要求严格,我能够理解。可她太自私,只考虑自己,因为大姨、二姨和伯伯的儿女都考上了大学,她怕我考不上大学丢她的脸。其实,我学习很努力,一直在班上前10名。为了学习,我不听流行音乐,也不去下象棋、搞摄影了……为了学习,我放弃了自己许多爱好,就只剩下足球,我从许多足球明星身上学习到许多有用的品格,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促进,我不能再退却了!我的同学们都看世界杯赛,虽然许多家长也阻止,也很少有像我妈这样侵犯人权的!其实,我爸也是球迷,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我爸经常留在单位上、或去朋友家看球赛。我担心,再这样下去父母会离婚。我想去住校,离开我妈妈的控制……”这个高大的男孩声泪俱下地倾诉着。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心平气和地商量:哪些球赛直播可以看,哪些不看;如果与孩子学习、考试有冲突,家长就帮助孩子录像,等孩子有时间时再看。父母通情达理,孩子就会心服口服,这样,孩子的合理需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同时,也使亲子关系更亲密。 要权衡利弊 令责任回归 当前,有一个问题特别使家长们困惑,就是感到对待孩子的办法、招数太少,有时简直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而不知所措。从许多家庭教育的实例来看,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形成了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对孩子溺爱迁就,缺乏原则,形成孩子对长辈的依赖或是发号施令,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另外,家长也企图以自己为中心,希望孩子听话省心,但两个中心不能融合,各行其是,各走其道,往往背道而驰。家长面对孩子的种种挑战,或愤怒,或无奈,常缺乏科学有效的办法。 初二某女生迷恋电脑,并因网恋导致经常旷课。当母亲企图将电脑拿走,阻止她上网时,她动手打了母亲,并恶言相加将母亲赶出家门,她的父亲也被气得生病住院。 近年这类个案大量增加,有些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感到无能为力,这是一种“家教无奈综合征”。孩子是会揣摩父母心理的。若是家长表现出软弱无力、无可奈何、丧失原则,他就得寸进尺、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实质上是对孩子误导和放纵,是害了孩子。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后果,甚至很少想到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有些家长向心理医生求助,希望为孩子进行心理咨询,但由于孩子反感父母,而拒绝与心理医生见面。 孩子缺乏责任感,理智感的原因,追溯到家长方面至少有以下问题: 1.对孩子过度“保护”,家长无条件地为孩子服务,很少让孩子承担必需的责任。 2.认为孩子应“学习第一”,为孩子营造安乐窝,而形成懒惰、退缩等坏习惯。 3.高期望值与无效说教,导致亲子关系危机,家教名存实亡,孩子自暴自弃。 4.向孩子的某些不理智行为投降、迁就,害怕孩子走极端而步步退却。 5.家长缺乏威信,缺乏人格魅力,办法匮乏,难于引导孩子走上正轨。 6.顾及面子,掩饰家丑,拖延时间,未能及时向学校和社会求助。 父母应该与孩子共同成长,面对孩子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应该“责任回归”,并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去引导孩子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作为家长应培养孩子的理智感,让他们懂得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都靠兴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要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生活和事业中都会有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是对社会适应的必需素质和能力。父母应鼓励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面临的问题,应让孩子自己来分析: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能自我控制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当前遇到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你有什么行动计划?如何做到?做不到又怎么办?……家长宁愿少说、不说,而让孩子自己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