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李岚清副总理语)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升华。十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特点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与时俱进,常抓常新。因而成效显著。我们的具体做法概括起来是以下五点: 一是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与实际相结合的家教教材,我们编写了从中预到高三共七个年级的家教系列教案,向学生家长分期讲授; 二是确立家教的两个目标:即确保90%以上家长接受系列指导,确保不同类型家庭接受分类指导; 三是坚持三句话方针:即强化管理,常年坚持,注重实效; 四是由校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的四级管理考核网络; 五是严格落实家教指导的签到、测试、发证(发结业证书)、评选(评优秀学员)、建立家长委员会等五项制度。仅1996年以来,我校就有6000人次家长接受过指导,举办讲座300多次,家长签到率达95%以上,98%以上的家长获结业证书。98年4月,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上海市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介绍;由刘霞、梁成就、张美琴三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公开课在大会期间作了汇报展示。这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市周慕尧、夏秀蓉等市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学校在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家长学校”的基础上,2001年9月,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优秀家长学校。” 但时代在前进,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怎样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层次,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问题。特别是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家庭生活的主题。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正向我们走来。终身学习得有一个载体。家庭作为人生最重要、最经常的生活场所,是人人都须臾不可丧失的“根据地”;家庭也是各成员关系最密切、接触机会最多的生活环境。因此,家庭必然会成为人们接受终身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首选场所。于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家庭成员共同学习,便成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所追求的一个新目的、新高度。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常抓常新,富有创意,使家庭指导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力争在老师和学生、父母与子女、家长与教师的指导与合作的互动中,寻求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新举措。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个教育活动项目的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与作用,实现自己的宗旨,必须要有区域联动的理念,具备横向联合的能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产生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推进过程中,首先必须牢牢扎根于家庭教育中,把握学校指导作用的主轴线,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老师、家长间的“三边互动”,弥补个体力量的不足,保持家庭内、校园内积极向上的精神思想基调,为学习型家庭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所以,在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实践中,我们努力创新探索,以推进家庭教育的新进程为目标,积极开辟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新航向。 一、以机制为依托,掌好舵。 在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实践中,我们倡导了“三边互动”的原则。即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家长与老师之间都应有不断的对话,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与情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透。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必须明确,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过程中,家长应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之一,不仅要带头学习,为孩子作学习的表率,而且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特别在网络时代,父母与孩子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父母已失去了“知识权威”的优势,如果不继续学习,无法承担“教育者”的角色,相反应放下父母的架子,老老实实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因为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在真诚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所以,在“三边互动”原则的指导下,学校首先应组建“创建”班子,即由校长室、教研室、政教处、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组成创建的领导班子;聘请社区内教育专家、校教研室主任组成的研究班子;学校家长学校的辅导员们成立了创建活动的指导班子。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网络,增强创建工作指导的整体效应。在这样的机制依托中,才能更有效地为创建学习型家庭这艘“大船”掌好舵。 二、以活动为载体,把好关。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过程,是家庭成员成长的过程,也是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创建过程中,家长是主体,在家庭成员中,既要发挥“大手”对“小手”的帮带作用,也不能忽视“小手”对“大手”的推动作用。只有这样,每个家庭才能实现全程、全员的终身学习。 1.倡导“亲子共学”分享乐趣活动。在这样的家庭学习中家长已不再是学习的陪衬,而成了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伙伴。所以,在“三边互动”中,学校应利用一切机会,为“亲子共学”创设良好的氛围。学校每年的艺术节、体育节、校班主题日活动,我们都盛情邀请家长来参加,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及与同龄人的差距;通过共同娱乐、同台表演等活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每年的“十四岁生日”、“十八岁成人仪式”活动中,我们都发函邀请家长参与,为自己的子女写一封贺信,在活动中捎来对孩子的祝福。一年一度的“小手牵大手”共享读书乐活动更是办得红红火火。例如,在参加第三届沪港澳、新加坡四地中学生读书征文活动中,我校涌现了许多“我与父母同阅览、共欣赏”的感人事例,中预年级的杨璇同学和父母多次同去上海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初二年级的徐希同学与父母一同挑选了《相约星期二》一书,共同阅读,多次探讨,在深深感悟中她写下了《解读人生》一文,获得了上海赛区的优胜奖;又例,我们在暑假中开设的“孩子,我想对你说……”亲子征文活动,全校45个班级有90%以上的家长都参与了此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