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的父亲是县工商局的一位有实权的中层领导,应酬很多,人又好玩,一年到头,在家吃不了几顿饭,酒楼舞厅浴室轮着转,活的很潇洒。不过,他对独生子的教育却是毫不含糊的,不仅花了7千多元钱让小强上了全县最好的实验初中,平时也对小强盯得很紧,脾气上来时,还时不时让小强喝点“棍汤”。虽然如此,小强还是学着父亲潇洒起来,网吧、游戏厅成了他的半个家,成绩也一路下滑。有一天,父亲把小强从游戏室里拎出来,狠狠地掴了两个巴掌,恨恨地说道:“整天打游戏,不学好,将来怎么成才?”谁知小强倔强地抬起头,将了他爸爸一军:“你不也是成天不归家吗?有什么资格说我?”一句话呛得父亲直翻白眼。 同事是把这个故事当作趣闻讲给我听的,可是我却笑不起来,因为这样的家庭其实很多,小强只不过比别的孩子多了一点勇气而已——敢于冒犯他的父亲。事实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心底里对自己的父母教训自己不服气,只不过他们是“敢怒不敢言”——毕竟与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还属于“弱势群体”! 我们国家素有“望子成龙”的传统思想,再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孩子几乎成了父母的全部希望,许多人都希望子女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或者跻身于白领、金领阶层,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让孩子去做农民、当工人的。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们限制孩子交友,限制看电视,限制做游戏,禁止接触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这本非坏事,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无弊。 问题是许多父母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同时,却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严以律子,宽以待己”,这就有悖教育原理了。例如,他们要孩子不进“三室一厅”,自己却穿梭其间;不让孩子抽烟喝酒,自己却吞云吐雾,划拳行令;要孩子刻苦学习,自己却“斗地主”、“筑长城”;要孩子不看黄色书刊,自己却沉浸其中…… 也许做父母的有一千个理由为自己的“宽以待己”开脱,什么“公务应酬”啦,什么“成人有成人的生活”啦,什么“人际交往的需要”啦,等等。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双重标准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却是开脱不了的。它一方面破坏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可敬、可亲的形象,为孩子对自己放松要求提供了最好的借口和自我安慰的理由,“我爸就是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另一方面会使家庭教育变得苍白无力,底气不足,使“严以律子”难以收到实效。这不,小强的父亲一遭到小强的抢白,立马不吭气了。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是观之,把“严以律子,宽以待己”变为“严以律己,宽以待子”,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我们单位有一位体育老师,他的女儿在县中读初三,每次考试都是遥遥领先,所有的单科“状元”基本上也非她莫属,无人能及。常有家长请教“秘诀”,体育老师一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无任何不良嗜好,一直坚持读书学习,经常和女儿交流学习体会,虽说他对孩子没有作什么过分要求,可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自觉勤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的重要影响因素,理当从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崇拜的偶像和效法的楷模。“严以律己,宽以待子”,也会使家长彰显出无穷的人格魅力,使孩子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把父母的严格自律和对自己的宽容理解当作激发自己积极进取的强大动力。一句话,“严以律己,宽以待子”,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最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