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Q9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2003)06-0870-07 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质历史,是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的一个交汇与缝 合地带[1-3]。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基本地貌与气候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与喜马拉雅隆 升和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息息相关[4,5]。由于这些特殊的地质历史以及云南热带—亚 热带地区现代处于联系东亚与东南亚、喜马拉雅与中国—日本生物区系的节点位置,造 就了该地区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复杂的分布格局。随着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分布格局被认识和解释。日本学者田中(T.Tanaka)[6]根据柑桔种系的地理 分布提出了一条从云南西北部(28°N,98°E)向东南部延伸至大约18°45N或19°N,10 8°E的中国广西—越南北部东京湾的植物地理分界线,它起名为“柑桔分布的田中线” ,在该线以西是“Archicitrus”为主,在该线以东则是“Metacitrus”为主,并暗示 了这条线在限定一些东亚植物区系成分和印度—马来西亚成分上也有意义。李锡文等[7 ,8]较为具体地论证了所谓“田中线”或“田中—楷永线”(结合了四川西部在限定兰 科植物分布上有意义的所谓“楷永线”)在中国西南部的植物地理学意义,认为它是一 条划分东亚植物区系东部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与西部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区 系线。李恒[9,10]从对滇西植物区系的研究着手,通过对一些滇西、滇西南与滇东南 对应分布类群的分布格局的解释,提出了生态地理(生物地理)对角线,该线与“田中线 ”的位置和走向基本吻合(图1)。李恒进一步认为该“生态地理对角线”以西的云南热 带—亚热带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溯源于古南大陆的“掸邦—马来亚”板块,该板块的位移 和旋转导致了这条生物地理界线的形成。朱华等[11~17]对云南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的生 物地理研究支持了云南南部与古南大陆的热带东南亚有密切联系的观点。朱华[11]在进 一步比较了云南西双版纳龙脑香林与印度东北部龙脑香林的相似性时亦认为中国西南部 板块在受印度板块挤压强烈变形前,西双版纳大概与印度东北部处在相同纬度上,这一 观点与李恒教授的基本一致。针对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分布格局和各种有趣的 地理界线,笔者选择了滇西北独龙江植物区系、滇西铜壁关植物区系和滇南西双版纳植 物区系及滇东南植物区系(图1),从它们的科、属、种的相似性和其区系特征的比较, 论证这些生物地理界线的真实性和意义。
图1 云南生物地理界线及西双版纳、滇东南、铜壁关、独龙江植物区系位置示意图( 注: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德宏州林业局编.云南省铜壁关自然保护区,2 000.) Fig.1 The map showing the biogeographical lines and the locations of the four compared floras in Yunnan A:生态地理对角线(Ecogeographical Diagonal Line)[19];B:田中线(Tanaka Line )[7] 1 植物区系相似性的比较 滇西北的独龙江地区位于27°40′~28°50′N,97°45′~98°30′E之间,面积约1 994km[2]。根据李恒等[18,19]的调查,记录了该地区种子植物158科673属1920种。 滇西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位于23°54′~24°51′N,97°31′~97°46′E之间,面 积约307km[2]。据采集调查,记录到种子植物214科1229属3475种(注:西南林学院,云 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德宏州林业局编.云南省铜壁关自然保护区,2000.)。 滇南西双版纳位于21°10′~22°40′N,99°55′~101°50′E之间,总面积约1922 0km[2]。根据笔者多年的采集调查和资料积累,初步记录野生种子植物212科1251属372 8种。 滇东南地区植物区系主要依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数据库资料,范围在文山约103 °30′E以东的云南东南部。在该区域记录有种子植物236科1397属4777种。 这4个地区植物区系分类群的鉴定和分类群的概念主要依据中国植物志的概念和标准, 故此,在种、属和科水平上均具有可比性。 4个植物区系种子植物科、属和种相似性系数的比较列于表1。
在科水平上,4个植物区系彼此间相似性系数均在93%以上,在科的组成上它们几乎同 一,在植物区系高级分区和系统进化的起源上是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