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地理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解释地理实在的性质和人地关系。引力模型、量子论模型和系统论模型揭示了客观实在的不同属性,建立了相应的解释模式。这些模式中包含着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概念,将帮助我们考察地理学的实在和人地关系的实质,实现地理学对客观真实性的解释。 地理学的普适性的原理,建立在对地理实在的实质的认识上。客观实在的简单实质始终是科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对它的认识水平决定着该门学科的理论的价值和应用前景。但这种问题在地理学中并非有着明确而系统的结论。区域,这个地理学的基础而又核心的概念造就了经典的地理学。在区域性质的认识上,我们走了从区域的现象描述到区域特征再到建立区域空间因素关联模型的逻辑途径。这个线索中,区域特征始终是构成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找出差异,描述区域特征,成为地理学的主要任务。然而,这样的工作在性质上更多地属于个性化的经验操作,那些归纳出的用来确定区域特征的若干法则便构成了相关的理论。更深入的理论似乎对确定区域特征已经没有太大必要。这个思维模式或许就是造成地理学理论化成效甚微的一个原因。 为了寻找理论深入的途径,可以选择在某种意义上突破区域特征观念的束缚,但不是丢弃区域特征。让我们在更加开阔的理论背景下讨论地理学的真实的对象和真实的区域,考察地理学的更基本的概念和性质。我们将考察和分析地理学的一些典型的现象和事例,讨论区域地理事物的并协关系和泛协关系,以及两种关系在解释地理实在和人地关系中的意义。 2 对实在的重要理论解释及其地理学意义 地理区域的解释模型告诉我们局部空间的特征和运动,对地理的客观实在的根本解释则是不同的另一回事,是具有普适性的法则问题。实际上,在客观世界的基本法则面前,人们就象捉迷藏一样,很难真正看到本质的东西。杰出的科学家阿·热(Anthony Zee)把自然的规则看作是简单的,但变化是丰富的,各种规则微妙地搅在了一起[1]。可以预见,同一类现象可能会有不同的几个规则在支配着它。复杂地理现象是在多种规则支配下、具有多种运动形式的物质、能量和文化的统一时空体系。下面的讨论展示了几个重要规则,它们也适宜于地理现象的分析,而在这些法则交织的体系背后将引伸出地理实在的客观真实性的考察。 牛顿力学是关于物理世界的科学,它的普适性已使其法则有效地延伸到了其他领域之中。它的原理是,具有质量的物质世界处在相互的引力之中。这种引力与物质的质量的大小和相互之间的距离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具有质量的物质世界是统一在牛顿引力之中的。这个力使物质世界在运动中保持着平衡。这个世界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是,能量动量保持守恒。万有引力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使这个物质世界成为一个有边界和有确定结构关系的物质系统。 这个基本关系对地理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些事物和现象内部的关系有类似万有引力的情形,因此常被解释为“牛顿引力模型”。比如,两个城市之间的空间作用力就符合牛顿引力模型[2];文化信息技术的空间传播的距离衰减律,是符合“引力”的空间作用规律的。牛顿引力模型粗略表达了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这对企图竭力寻找数量模式的地理学来说是一种见效的途径。但这种模型一般的只适用于中小尺度,在开放的地理系统里就会失效。 在量子力学中,一个基本量子现象和事物的客观性受到观测实验方法的不可避免的影响,不同的方法和观测手段必将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原理改变了人们的科学思维,究竟什么是观测,事物的客观性究竟意味着什么?此类问题具有了本质性的意义。由于观测手段对事物的客观性产生了必然的影响,因此所谓的观测就意味着对事物客观性的参与。实在将不再有唯一的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科学将不再仅仅履行着“解释”的职责,而是还要担当着参与这个世界构成的神圣使命。实在和观测之间具有互补性。对某个观测对象来说,会因为观测方法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概念,因而它的客观性发生了变化。按照量子论的这个基本思想,不同的地理背景在解释同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时有不同意义的客观有效性。 普利高津(I.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在开放并远离平衡的情况下,系统在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如果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会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哈肯(H.Marken)在协同学中进一步地指出无论在平衡态或者非平衡态,系统通过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都会在“自组织”中从无序转变为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3]。在这里,系统的内部结构是个非常重要而又关键的问题。不同性质的系统或事物内部有不同的构成的原则,可以使我们把握不同的现象变化的规律。但作为普适性的和根本的事物内部的构成法则又是什么样呢,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一个系统在所谓“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中从无序到达有序呢?这背后似乎存在着某种更为基本的法则性的东西。 系统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客观实在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中,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构筑起物质世界。然而,系统是相对于环境而言具有独立性的部分事物。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差别是确定的。但来自环境的影响因素只具有“参量”的意义,是个确定的常量,系统内部的变量或叫“状态量”具有决定的意义。随着系统的状态量的改变,系统的性质、功能和整体涌现性便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