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4)06-243-03 一 中世纪教会的精神统治 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充塞着暴力、混乱与苦难的时代。生产力的低下使物质极度匮 乏,除了极少数领主、贵族等社会上层分子以外,大多数人过着极端贫困的艰苦生活。 无休止的封建混战,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时刻处于惊恐与不安之中。日 常生活是由繁重的劳动,单调乏味的程式来决定的,年复一年,几乎看不到改变的任何 希望。 在这样一个昏暗的时代,教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所宣传的教义,它对天堂美好 生活的描述,使人产生企盼以平衡其苦难,给人以慰藉以缓和其伤悲,用虔诚的信仰来 补偿平凡乏味的辛劳,借永恒的观念来消解人生短暂的感慨。 为了迎合人们这种普遍的精神需要,基督教创造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神学理论体系, 如上帝创造天地与万物,人类的原罪,末日审判等。根据这套神学理论,所有的人最终 都将面临末日审判,作恶的人将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只有信仰基督教并蒙上帝救赎者 ,才能进入天堂,享受永久的幸福。在这种教义中,此岸的意义,只在于一个暂时的过 渡,只是进入幸福彼岸的一个跳板。因此,现实的苦难是不重要的,而且是必须忍受的 。通过这种教义,大多数基督徒得到鼓舞,并寻找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因此,对普通 基督教徒而言,中世纪基督教信仰的最大恩惠,即是给他们以某种信心,相信正义终将 伸张,而罪恶虽一时得逞,但最终还是要得到严惩。 基督教会对世俗人士的精神统治主要通过各种圣礼来体现的。僧侣们为每一个人的出 生举行洗礼,为每一个成年者举行坚信礼,也为每一个结婚者主持婚礼,从而使世俗的 两性结合变成了神的誓约,大大提高了婚姻关系的神圣性与恒久性。在中世纪,离婚是 不合法的,不要简单地对此加以否定。在那个野蛮的时代,这可能是对社会弱势人群— —妇女的一种特殊保护,也是对有权有势的男子的性特权的一种制约。甚至每一个人死 时,也要请神甫到场,举行最后一种圣礼——临终涂膏礼。主持该礼的神甫聆听垂死者 的忏悔并赦免其罪恶,拯救其脱离地狱之刑罪,并在他的肢体上涂膏,使其罪过得到清 洗,最后由他的家属为他举行基督教的葬礼。 除此以外,在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会作为各国人民的精神统治者,还大力兴办学校 ,为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传播培养接班人。最初的学校大多兴办在修道院里,教师由修道 士担任,教育内容则充满宗教色彩。学校要讲授神学教义,同时也传授一般的知识,培 养学生学会读、写、算的基本技能。神学以外的课程内容总称“七艺”,即七种学科, 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这些学科是古代希腊、罗马学校 的传统课程,到中世纪已被基督教会继承下来。虽然僧侣们传授知识主要为宗教目的服 务,但仍在客观上传播了一些有用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初期的学校虽然非常简陋, 但仍为以后的西欧教育模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个在没有书本的世界中 进行教授和辩论的技巧,从而为以后中世纪大学的兴办创造了条件。它还奠定了西方文 明的一个伟大的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的发展,从而奠定了西方教育理论 的基础。(注:[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 998年版,第4页。) 在修道院办学的基础上,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欧社会的逐渐稳定,主教区教堂附设 的学校也发展起来,从而在西欧逐渐形成了一个最初的基础教育体系。12世纪,随着城 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世俗大学在西欧各地逐渐兴起。虽然大学并不是由教会人士出面 建立的,但教会势力很快侵入大学,并慢慢取得对大学的控制权。大学的教师,大多数 是基督教的僧侣,在15世纪以前,教师如果结婚,就会失去他们的教职。(注:[美]威 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四卷,《信仰的时代》下册,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12 82页。)在他们的内部,虽然也有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虽然唯名论带有唯物主义的 某些倾向,但从总体上说,这些争论仍是基督教会内部的争论。12世纪法国著名唯名论 学者阿贝拉曾写了一部名叫《是与非》的著作,在这部书中,他列举了一百多个神学命 题,每个命题都有肯定或否定的两种答案,而这些答案都是从信徒或教父的著作中摘录 出来的,都具有同等权威,这说明信仰本身是自相矛盾的。可见,聪明的阿贝拉已经开 始了他对教会神圣信条的某种怀疑,这种怀疑比笛卡尔早了整整四百年。阿贝拉的观点 自然遭到教会的批判和抵制,他的著作被宣布为异端邪说,遭到焚毁的命运。尽管如此 ,阿贝拉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反对罗马教皇或教会的权威,他 曾这样表白:“如果做一个哲学家意味着反对圣保罗,我将永远不做哲学家;如果亚里 斯多德要把我和基督分开,我将永远不当亚里斯多德。我的思想是建立在基督用来建立 他的教会的磐石之上的。”(注:王亚平:《修道院的变迁》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 85页。) 可见,在中世纪漫长的岁月里,虽然教会的精神统治面临着种种危机与挑战,虽然教 会内部出现了阿贝拉、罗哲尔·培根、邓斯·司各特、约翰·威克利夫等持有怀疑精神 的唯名论学者,虽然在市民和农民中也存在不少异端派别,甚至个别地区的某些基层居 民并不真正信仰基督教。但从总体上说,直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之前,基督 教会的精神统治地位从未动摇,它仍然是西欧各国人民的精神领袖和导师。 在那个信仰至上的时代,基督教还发展了庞大的教会组织,制订了严格的教阶制度, 并以各种方法占有大量土地,使各级教士变成一群享有特权的人,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 集团。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主教利用各地分裂割据、王权软弱的机会,逐步扩张 权力,到8世纪前后形成教皇制度,成为西欧基督教会的最高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