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研究的新视域与教学改革创新(笔谈)

——新世纪世界现代史教材的改革和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2 李世安(1948—),男,贵州贵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原文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04)01-0032-08

      从“八五”计划开始,我国高校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的改革就已经开始。2002年教育部向全国高校推荐的由吴于廑、齐世荣先生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教材,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编写的优秀教材。

      在“九五”期间,教育部专门启动了“高等学校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等七大学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并于1997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该计划的大项目召集人会议,进行研讨和落实。几年来,已出版了包括世界现代史在内的一系列的有关教材。

      在此期间,各地也编写了不少优秀的世界现代史教材。

      世界现代史学界大多数人对近年来我国高校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评价是好的。他们认为,近年来出版的教材,质量较高,基本上反映了当代国内外的教学科研成果,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史学理论、新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虽然其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这是一个逐步完善、与时俱进的问题。

      但是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世界现代史教材的建设存在严重的问题和弊病。这些问题与弊病归纳起来如下:

      其一,知识老化,内容单调,新的科研成果、考古发现和新的研究方法不能及时地反映到教材当中。

      其二,结构单一,形式僵化,一般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结构块组成,再往里填充单调而又一成不变的内容。许多史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现代化发展问题,教材竟毫无涉及,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三,枝蔓繁杂,内容臃肿,现在的教材越写越多,越编越厚,但都是注重历史过程的平铺直叙和简单的堆砌史料,学生读后不得要领。

      其四,与中学历史教材不配套,缺少衔接。近年来,中学教材做了较大改进,新的教材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形式活泼,信息含量大。相比之下,高校教材的改进趋于落后,其内容与中学教材大体重合,不同的仅仅是史料的增加和史实叙述的细化,学生读起来有“似曾相识之感”,钝化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其五,现行历史教材的史学观点保守落后,因循陈说旧见,赶不上国际史学理论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也与学术界学派纷呈的活跃格局格格不入,其中史学观点保守落后的问题尤其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有的人提出,素质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教材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所谓“创新性改革”,主要是指观点体系的创新,即用新的世界史观点编写新的世界史教材。

      还有人认为,新编写的高校世界史教材,应该尽可能包罗万象,即包括文明史、文化史、军事史、社会史、宗教史、民族史、人口史、现代化史和国际关系史等领域的内容。

      此外,也有人强调要以科学技术史作为今后世界史学科发展的新的学术增长点。例如,有人提出“技术史”是“重构世界史的学术生长点”的观点,认为“技术史是假历史让位于真历史的必要支撑”、“以技术史为新学术生长点是世界史固有内涵的必然外延”、“以技术史为世界史新学术生长点的生长平台”。在他们看来,没有技术史支撑的历史,似乎就是假历史。

      上述一些观点有其可取之处,特别是要求编写与时俱进的、能反映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的教材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世界现代史教学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及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内容改革等等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的讨论。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则,才能对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才能进一步搞好教学改革,编写出优秀的世界现代史教材。

      进行世界现代史课程的改革创新,核心和重点的工作是确定教学内容要点。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凤泰1997年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高等学校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等七大学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大项目召集人会议上,曾强调指出: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工作中,教学改革是核心,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教学改革要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要十分注意教学改革的科学性,继承与发扬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勇于开拓创新;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研究者营造一个民主气氛等等。

      刘凤泰认为,创新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他同时也谈到了教材要多样化,体现百花齐放和不同风格的问题等等。

      刘凤泰同志的讲话是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

      据此,笔者试就世界现代史如何改革和创新,提出以下六个问题:

      第一,确定世界现代史(含当代史)的教学内容,首先要解决到底应该告诉学生什么内容的问题。

      任何一本教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要告诉学生什么内容”的问题。毋庸置疑,要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呈现和反映各时代风貌的重要知识。历史教科书若不以反映时代精神的知识为主,就没有生命力。世界现代史知识的内容极其丰富,不能什么都包括在教科书内,只能选择反映时代风貌的知识,这种知识就是指能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及能反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内容的知识。可以说,“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内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民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的影响”,都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因此也是选择世界现代史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