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是自古以来人类最强烈的一种自我意识。在当代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 着社会成员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平等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观,还是近代无产阶级的平等观,都能够 在中世纪西欧发现某些渊源。中世纪西欧的平等思想和实践,成为后来资产阶级同封建 王权斗争时的理论武器和历史先例。而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也 同中世纪平等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相承关系。因此,探讨中世纪西欧人“平等”的观 念,对于了解近代、现代以至当代的平等问题,也将有一定的意义。
那么,中世纪西欧平等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笔者迄今尚未在国内见到对这个问题比 较系统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就此做一个初步的、一般的考察。
一、上帝面前的平等
基督教教义是中世纪西欧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有着一个君临整个宇宙、当然更 是君临整个人类的最高神——上帝。如果说,人与神的这种关系体现出的是完全的、绝 对的不平等的话,那么,在另一方面,这种关系却有利于推导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 为,上帝是无差别地把整个人类而不是人类中某些部分当做它的对象的。
《旧约·创世记》关于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这一人类起源的神话,具有极大的政治学 和伦理学意义。从这个神话可以推断出,人是先天地平等的(当然,男人和女人之间的 关系有些例外)。
首先,人都是用一样的泥土所造,在物质属性方面是平等的。平等主义者们很重视这 一“事实”,总是用它来作为人类平等的证据。1056年,一位女伯爵在释放一个女奴时 说:“我们皆是从土造出来的,应当互相可怜……凡所交付我们的,应使他们自由。” (注:杨昌栋:《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7页 。)在这里,自由人和不自由人的社会差别,在他们的物质属性的同一性面前消失了。 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卜伽丘说:“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 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注:卜伽丘:《十日谈》,方平、王科一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357页。)可见这一看法影响非常深入而持久。
其次,人都有着上帝给予他们的共同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这意味着,在古代一切 等级制度所强调的血缘和家世方面,每一个人之间也是平等的。中世纪英国农民的代言 人约翰·保尔在攻击贵族时就说,“如果我们同是父亲亚当和母亲夏娃的后代,他们又 怎么能断言或证明他们比我们更应当做主人呢?”(注:马克斯·比尔:《英国社会主义 史》上卷,何新瞬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6页。)一首中世纪的歌谣中,亚当对 他的后代宣讲道:
孩子们,我的后裔们,亚当,
我,是第一个父亲,在上帝之后,
由他创造,你们都自然生自
我的肋骨和夏娃;
她是你们的母亲,
为什么你是隶农
而他却优雅高贵,
你们本是兄弟?
贵族从何而来?
……(注: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刘军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年版,第59—69页。)
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着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不平等。两者 长期相互斗争。追求平等的平民们在谈到贵族时就说:“不要上当,以为他们祖先的古 老血统会使他们比我们高贵;因为所有人类都出于同一祖先……”(注:尼科洛·马基 雅维里:《佛罗伦萨史》,李活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6页。)英国的小说家乔 叟也借他笔下人物的嘴说,草民们的先祖也就是权势人物的先祖(注:杰弗里·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黄杲炘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761页。)。
再其次,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出来的,在形象上也是平等的。这种形象上的平 等,在一些人那里也成为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平等的依据。比如,在14世纪,一位伯爵 在释放其管辖地上所有的农奴时说:“因为人是按着上帝的像造的,故按天然之规例, 都应当自由。”(注:杨昌栋:《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第96页。)又如,佛罗伦 萨的平民们在攻击贵族时说,大自然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一个模样。大家都把衣服脱光 了,就会看到人人都长得差不多(注:尼科洛·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第146页 。)。
最后,人人平等是神的旨意与精神。人在初始时上帝的乐园中是平等的。在精神方面 ,人格方面,上帝并没有在造人(甚至女人)时规定谁高级于谁。对这一点,神学家和其 他一些人有着充分的认识。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上帝把人 造成理性的东西,让人支配不合理性的东西,即不支配人而是支配禽兽。人与人之间, 开始时是不存在支配关系的。所以第一批圣洁的,也即在道德上超越其他人的人,他们 最多也只是代表上帝的牧羊人,而不是人世间后来所见的统治人的国王。所以在所有经 书中,从未遇到过奴仆一词(只有这样一次,诺亚把它应用来医治他的犯罪的儿子)。所 以,后来人铸造这个词,是犯罪的,不合自然的(注:奥古斯丁:《上帝之城》(Saint Augustine,The City of God),John Healey译,爱丁堡(Edinburgh)1909年英文版,第 十九卷,第十五章。)。奥古斯丁对天堂的想象也可以体现出上帝的平等精神。他说: “在你(指上帝——引者)的居处,绝对没有贫富贵贱的畛域。”(注:奥古斯丁:《忏 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43页。)有一位教皇居然写过一篇叫《论 人人生而平等》(Omnes namque homiues natura aequales sumus)的文章(注:约翰· 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第59-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