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71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3)12-0067-06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是与孤立主义同时存在的一种社会思潮。国内论者对 孤立主义的存在和影响,已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但和平主义运动却没有引起适当 的注意。本文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30年代美国国内和国际政治背景入手, 对30年代美国和平主义运动的构成、实践、影响以及和平主义与孤立主义之间的关系等 问题,进行初步考察。 一 虽然早在拿破仑战争结束的1815年美国就出现了第一个和平团体,但直到20世纪30年 代才形成有广泛影响的和平主义运动。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既是人们揭露、了 解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情形的结果,也是3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发展演变的产物。 1917年,当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和企图支持墨西哥发动对美国的战争的电文公 布之后,美国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形成反德浪潮。威尔逊政府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机会 ,宣布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参战的理由是冠冕堂皇的:“我们将为我们一向珍视的事 业而战——为民主,为屈从于权势的人们在自己的政府有发言的权利,为弱小民族的权 利与自由,为自由人民协力合作的普遍权利而战。这种自由人民的协力合作必将给各国 事业带来和平与安全,并使世界最后获得自由。”[1](p271) 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似乎并不能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最大的利益。他从巴黎和会带 回的东西没有引起普遍的兴趣。最关键的是,他没有在参议院争取到所需的赞成票来批 准和约。结果,由他倡导的国际联盟被他自己的同胞所摒弃,而他自己也因为事业的失 败而郁郁致死。 战争的结局和战胜国处理战争的方式,引起广泛的批评和争论,回过头来弄清楚战争 爆发的原因和卷入战争的过程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人们试图从杂乱无章的历史中理出 一点头绪的时候,却发现事情并不像原来想像的那样简单。美国卷入战争的过程,并不 光明正大,遑论目标的崇高与纯洁。相当多的材料使人们相信,在美国卷入战争的问题 上,英国的歪曲性宣传在激发美国人对德国人的仇恨情绪方面起了恶劣的作用。这是英 国在战后自己也承认的。“战争期间,盟国用说谎和欺骗的手段,玩弄了美国人。”[2 ](p8)比如,“德国士兵曾砍断了比利时儿童的手指,把战俘钉在十字架上”这样骇人 听闻的消息,就是英国的新闻机构编造出来的。二三十年代,许多英文出版物指出了协 约国进行战争的自私目的和战争时期的欺骗行为,使当时热烈地支持了战争的人们恍然 大悟。阿瑟·庞斯比(Arther Ponsonby)的《战时的欺诈》(False in Wartime)、哈罗 德·D.纳斯威尔(Harold D.Lasswell)的《世界战争中的宣传技巧》(Propaganda Technique in the World War)、菲力蒲·吉布斯爵士(Sir Philip Gibbs)的《现在可 以说了》(Now It Can Be Told)等著作,使不少美国人确信:他们的感情“被战争贩子 们熟练地玩弄着”[3](p2)。大家惊呼上当受骗,一种被玩弄、被出卖的仇恨情绪与对 自己盲从的悔恨交织在一起。 伴随着悔恨和不满情绪的高涨,人们把清算的目光落到了战争期间发了横财的军火商 身上。人们认为,军火商为了获得利润,采取公开或隐蔽的手段引导舆论和政府逐渐走 上了参战的道路。1934年春,保守而又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财富》(Fortune)发表 了一篇引起广泛议论的文章——《武器与人》(Arms and Men)。接着,又有两本相关的 著作出版:一是乔治·塞尔兹(George Seldes)的《钢铁、鲜血与利润》(Iron,Blood and Profits),一是赫尔姆斯·英吉布里奇(Helmuth Engelbrecht)和弗兰克·汉利亨( Frank Hanighen)合著的《死亡商人》(Merchants of Death)。后者反响很大,出版后 很快成为畅销书。所有这些书刊都论述说,美国参战全是军火商们一手策动的。人们形 容军火商人的行动原则是:“一旦有了战争,则延长之;至于和平,则破坏之。”[4]( p125)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业家们声名狼藉,并导致人们要求国会对战争时期 军火交易内幕进行调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战争亲历者所写的回忆录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背景的小说,如《受到攻击》(Under Fire)、《反击》(Counter Attack)、《告别战 争》(A Farewell to Arms)、《三个士兵》(Three Soldiers)以及翻译作品《西线静悄 悄》(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等,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们从不 同角度描写了战争中血淋淋的场面和可怕的屠杀,加强了人们痛恨战争、诅咒战争的心 理。 愤懑、悔恨的情绪尚未排遣和消解,30年代的国际形势又紧张起来。1931年9月,日本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构筑的战后远东国际格局。1933 年,狂热鼓吹对外进行复仇战争的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形成欧洲新的战争策源地。随着 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扩大和德国的重新武装,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美国怎么办? 又会卷入一场大屠杀吗?感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了欺骗的人们,担心美国重走1917 年的老路。他们千方百计想回避战争,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割断同战乱的欧洲和亚洲的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