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89(2004)03-064-008 《洪秀全演义》作者黄世仲(1872-1912)是追随孙中山革命的英勇战士,著名的革命派小说家、报人和宣传家。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后,曾与廖仲恺、陈少白、朱执信等人同任广东军政府枢密处参议。不久又接替抗法名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出任广东民团督办处总长,统领进驻羊城的部分民军。生平著有小说20余部,亦有大量的诗文、政论传世。但民国肇建仅数月,黄世仲这位革命元勋,却因革命派内部的矛盾斗争而惨遭枪杀。 对于黄世仲一案,姚福申先生在《复旦学报》1998年第二期发表《黄世仲疑案新探》一文,首次考证出杀害黄世仲的“真正元凶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但是,笔者认为,受资料限制,姚文对黄案的真相似仍未完全弄清,姚文的一些结论也有进一步商榷的余地。如姚文认为“陈炯明罗织黄世仲的罪名,欲置之死地,那是因为世仲阻碍了他独揽军权的企图”;“胡汉民之所以枪毙黄世仲”,根本原因“在于胡汉民与陈炯明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黄世仲是“胡汉民与陈炯明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是胡汉民为暂时缓解与陈炯明政治矛盾而推出的牺牲品”云云,就不免有些牵强附会了。鉴于此,笔者根据近年来搜集到的资料,对黄案的真相拟重新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姚先生。 (一) 要弄清楚黄案的真相,还得从当年陈炯明加在黄世仲头上的几项罪名说起。 1912年4月9日,中华民国广东军政府代理都督陈炯明以召见黄世仲去都督府问话为名,逮捕黄世仲。是日,陈炯明即以代都督的名义发出《拿办黄世仲谕》,宣布黄世仲罪状: 查关仁甫私招仁军,为本督侦知,即饬黄世仲谕令禁止,乃胆敢阳奉阴违,私在民团总务处认给正饷。经本代督迭次面谕,尚坚不承认。及调民团总务处发饷册,开仁军饷项,赫然大书,是其违抗命令,私准招兵,实属谬妄已极,此其罪一。各军枪械非奉命不得自行购置,所以统一军政,维持治安,各军俱凛遵无异。乃黄世仲不知是何居心,未经呈明核准,竟代石锦泉、王和顺等民军代[私]购枪械数万,幸发觉尚早,一律由政府收回。设此数万枪械,落于石、王等乱徒之手,则祸害如何,诚未可料。黄世仲不顾大局,悍然为祸魁罪首,此其罪二。至其身为政府职员,操守婪劣,借石楼乡陈仲佳畏罪自溺一案,强押多人,供词需索,受贿逾万,致被该乡陈姓族人控告,官箴不饬,莫此为尤。[1-p89] 陈炯明的谕文虽长,但归结起来,加在黄世仲头上的所谓“罪状”无非三条:一是私准关仁甫招兵并发给饷银;二是未经上报核准,私代石锦泉、王和顺等民军购买枪械;三是藉案受贿。民国元年5月3日,再任粤督的胡汉民,在下令枪毙黄世仲的《都督示》里,又原原本本地引述了陈炯明谕文的种种指控。对于陈炯明的指控,黄世仲生前在狱中留下遗言,予以辩驳,其曰: 据所布罪状,一谓仆私买枪枝与石锦泉、王和顺等,可谓冤极矣!溯买枪之议,初时,因各民军北伐无枪,由各统领公议,每月每兵扣二元为买枪之费。禀由胡前督给护照,命李氏赴洋购买,约共三万枝,民团局各统领及乡团占一万二千枝,海军各方面占一万八千枝。实非仆之私买,亦非为一二人买也。且民团局将买枪银缴交军政府,尚未发给枪枝。先时,陈督亦尝条饬民团局,发给银四千元与兰字营为买枪费,则买枪非仆一人之私见可知矣。何得硬以为石锦泉、王和顺买枪引为仆罪乎?二则虽谓仆擅发仁军饷项。不知关仁甫自云南回粤,陈督已对仆迭次商量安置之处,故仁军襟章亦先由陈督发给民团局。以陈督既承认仁军,然后发饷也。即遣散仁军时,陈督亦有发给恩饷,岂得至于今日,乃谓仁军不应发给耶?如此以仆为擅发军饷,因以为罪,惨矣![2] 那末,当事人黄世仲的申辩是否属实?笔者不学,加之条件所限,一时还难以对三项指控一一求证,但仅就其中最为严重的第二项罪名来看,已是问题多多,难以成立。黄世仲在遗言中已明确说明,购买枪械是办理了报批手续,“禀由胡前督给护照,命李氏赴洋购买”的,大量的旁证材料也证明,黄世仲等人购买枪械确实是办理了报批手续,经由前任都督胡汉民批准的。 证据之一:香港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收藏的一份上个世纪中叶香港某报刊载的《黄世仲》连载剪报谓:“盖黄任民团总长对于采购军火各事,手续完备,领有护照。”[3-p228]通读这份剪报,持论还算公允,文中对黄世仲既有肯定,也有批评,应该是可信的。 证据之二:1912年2月下旬,虎门炮台截留运送军火船只一艘,曾发电请示都督府:“虎门炮台截留军械一船,是由日本船运来村田步枪万余支,并有子弹。据说是胡都督代民军务统领购买,应否放行,请复示。”代都督陈炯明深恐这批枪械落到民军手里,日后对他不利,即复电暂时扣留,不得放行。但另一方面,陈炯明也知道,此事干系重大,无法一手遮天。于是又召集各民军统领在都督府里开会,商议解决办法。有趣的是,陈炯明在会上有一个现场调查,询问这批枪械“是否由胡督手代各统领向日本三井洋行购买?各民军统领均说是的。”[4-p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