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4)03-0176-05 中国的幕府制度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私养门客之风甚盛,社会上因此出现了一批利用自己的智慧或一技之长替主人在军事或政务方面出谋献策或承办差事的“游士”或“食客”,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客”或“舍人”。这便是中国幕府制度的萌芽。尔后历经两汉到明清,幕府制度随着各个朝代政局的变化几经盛衰和嬗变,并同中央集权的强弱成此消彼长之势。例如,隋朝统一中国后,中央权力极度加强,幕府制便大为萎缩;元朝时蒙古人统治中国,幕府制已近消亡;明清时期,幕府制再度复兴并达到极盛。综观中国幕府史,各朝更迭既有继承性,又有变异性。明末清初,地方督抚制度普遍建立以后,督抚大吏纷纷设立幕府。清代是幕府制发展的繁盛时期,上自总督,下至县令,均拥有人数不等的幕府,以至当时有“无幕不成衙”的谚语。幕府制度作为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补充,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幕府制度的研究已呈逐步升温的趋势,一些论著也不断面世,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个案研究为主(注:例如:李鼎芳的《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朱东安的《曾国藩幕府研究》;李志茗的《晚清四大幕府》,主要论述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四幕府;福尔索姆著,刘悦斌、刘兰芝译的《朋友·客人·同事》,主要论述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尚小明的《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从学术文化角度概述了清代学人游幕的发展演变,论述了陶澍、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端方五个幕府;黎仁凯、钟康模的《张之洞与近代中国》中有《张之洞与晚清幕府制度》一节,论述了张之洞幕府。此外,还有一些有关论文,恕不一一列举。),对晚清幕府及其嬗变的整体宏观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 晚清的幕府,可以用“极盛”和“变异”来概括。所谓极盛,是指其规模空前庞大、人员众多;所谓变异,是指幕府的性质与传统幕府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研究晚清的幕府,首先要讨论如何界定幕府人员。按照传统的意见,入幕之人,是指幕主礼聘的、在官署内协助幕主办理文案、刑名、钱谷等事务的人员,他们应是非现职官员。但是在晚清,随着政治、军事的变局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幕主在衙署内外设立了一系列的政务、军务、经济或文化机构,如创建军队、办实业、兴学堂等,延聘、奏调和札委一批幕僚在其中任职、办事,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了幕府人员。同时,一些与主管上司私交密切的下属官员,也被札委兼办幕事,时时处于亦官亦幕状态。这些人可否视为幕府人员呢?笔者认为,幕府的界定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有所变化,在晚清这一过渡时代,幕府也必然呈现出由封建时代的幕府向近代职官制过渡的特色。以往人们习惯于从封建政治或制度的层面上去界定,但幕府主要是仰赖幕主私人的关系网建立起来的,以感情为纽带,似乎更应该注重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在界定幕府人员的时候,应更多地考察其与幕主之间的私谊及直接间接的人际关系。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来考察晚清幕府的。 晚清的幕府是由明清时期的幕府发展演化而来,至于其上限起自何时,有的学者认为起自嘉庆朝,从而把陶澍幕府划归晚清幕府[1]。笔者认为,陶澍已于鸦片战争前去世,其幕府无论从规模、入幕方式和幕务看,均没有超脱出传统清代幕府的窠臼。鸦片战争后的幕府则不同,在幕府机构、规模、入幕方式、人员构成、主客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渐具有了近代社会气息。因此,晚清幕府上限应起自道光朝鸦片战争后。本文所论的晚清幕府正是指鸦片战争后直到清朝灭亡期间的幕府。 综观晚清幕府,就督抚这一层而言,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应数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和袁世凯四大幕府。晚清幕府继承了清代传统幕府的一些特色。在清代前、中期,各级地方主管官员招聘来帮助自己处理文书及刑名、钱谷等日常事务的士人,称为幕客、幕友、宾师、幕宾等,俗称“师爷”。幕主延聘幕客,双方两相情愿,合则来,不合则去,基本上是平等关系。幕府中人员不纳入国家正式行政机构之中,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由幕主的私人关系网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具有极强的私家性质和人情味。虽然如此,幕府制还是得到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认可。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皇帝诏谕吏部:“各省督抚衙门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办,势必延请幕宾相助,其来久矣。但幕宾贤否不等,每有不肖之徒,勾通内外,肆行作弊。……嗣后督抚所延幕宾,须择历练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将姓名具题。如效力有年,果称厥职,行文咨部议叙,授之职位,以示砥砺。”[2](P114)可以看出,皇帝不仅承认了幕府制的合法存在,而且从幕主要将幕宾姓名造册上报朝廷、有成绩者可报吏部授予职衔来看,还对幕府人员有一定的管理程序,也为他们的升迁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幕客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幕主出谋划策及办理文书、奏折、刑名、钱谷、教读等事务,他们非政府官员,也就不领取国家的薪俸,其束脩(酬金)系从幕主的养廉费中开支。幕宾虽非官员,与幕主也不存在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但其作用却往往超过属官。时人说:“内掌曹郎之事,以代六部出治者,胥吏也;外掌守令督抚之事,以代十七(八)省出治者,幕友也。”[3](P622)可见,幕府制在清代已成为政治人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形式,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晚清幕府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这一特色。如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赵凤昌任幕府总文案,深得张之洞宠信,要事必与相商,乃至有“两湖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的戏语传为街谈巷议[4](P64)。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后,其秘书长梁士诒也有“二总统”的外号。可见,研究清代的政治,有些事仅凭官方文档往往难于窥见其真谛,还必须认真考察其幕府中的运作及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