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36(2004)02-0045-04 历史作为客观存在的真实是无法改变的,然而对历史的认识却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史料的不断发现而加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新审视百年前在上海发生的小刀会起义,也许人们又会有一番新的见解。正是基于这些,这里就小刀会起义的原因、它与太平天国的关系、失败原因及其评价发表一点看法。 一、是城市流民暴动而非农民起义 关于上海小刀会起义(以下简称小刀会起义)的原因,过去的著作都说是因租税过重,农民不堪负担;和洋布入境,当地土布业遭到严重打击等有关,“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逐步瓦解了中国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注:《上海小刀会起义综叙》《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上海人民,第23页。)讲租税过重,不是无据。1851年(咸丰元年)嘉定知县陈溶、冯瀚抽查田房契税、捏征已免钱粮,激起“民怨嗷嗷”。1852年,青浦知县余龙光向当地农民强征1850年(道光三十年)前已豁免的赋税,引起民众抗粮斗争,均是事实。但若以此下结论说这就是小刀会起义的原因则未免武断。就小刀会起义的历史事实而论,小刀会起义的主要力量既不是上海和其四周邻县的农民,也不是当地的手工业者,在这次起义中,手工业者参加不多。有记载说:“(上海)城内平民对三合会党徒都远而避之”,嘉定的花农因周立春据城,影响棉花出售,奋起参加讨伐起义军。(注:雒魏林:《在华医药传道纪事》,《汇编》第621页。)一位亲眼目睹小刀会起义全过程的外国人在回忆录中也说:“安居乐业、爱好和平的上海人跟这次暴动完全无关。策动和进行叛乱的是广东、福建两帮,而福建沙船上的船夫,却是叛党的主体”。(注:约翰·斯嘉兹:《在华十二年》,《汇编》第545、620页。)“福建沙船上的船夫几乎全都是秘密会党的徒众”。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上海本地人与这次起义“根本无关”,(当时的上海与今天的上海是两个不同的地域概念)策划和发动这场起义的是来自广东、福建在上海的流民(游民),沙船水手、船夫。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小刀会是农民起义,到不如说是外地流民(游民)策划的城市暴动来得更合适些。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后,上海作为通商五口,正式对外开放。“迢迢申浦,商贾云集,各色人等,相率来到沪滨”。(注:《汇编》第53页。)其中又以广东、福建人为多。这些人中有做外侨仆役的,有在租界经商的,有充当洋行掮客的,但大量的是无职业的游民。游民中有失业的水手、船夫,有不满现状、放荡不羁的,也有无赖、恶棍、鸦片贩子,更有被太平军击溃流落来沪的兵勇。兵痞游民混杂,良莠不齐。“闽、广之奸民流落江南者,以护送鸦片烟土为业”,(注:袁祖志:《随国琐记》,《汇编》第1023页。)平时逐利构怨,树党相仇。“广中向有斯会(指小刀会),而流寓我邑者多无赖,因袭其号以聚众。建之泉、漳为尤横,浙东台、宁次之”。(注:黄本铨:《枭林小史》,《汇编》第972页。)当时上海小刀会共有“七党”:“闽则曰建,曰兴化;粤则曰广,曰潮,曰嘉应;浙则宁波;而土著则上海。合之数千人,居无恒产,出无执业,攘夺抢掳,而资生之具莫能问所从来”。(注:《遐迩贯珍》,《汇编》第129页。) 1853年太平军连克南京、镇江、扬州,江南震动。太平军的胜利进军,“鼓动”和“刺激”了“各地多少存在的暴乱分子自发地起来对抗官府”。由于“标兵调防四出,各属自为团练”,上海道吴健彰,原籍广东,私心自用,遂召募在上海的广勇数百人为亲兵,又“饬粤董李少卿等团练粤人,闽董李仙云等团练闽人,沪董徐紫珊等团练本邑人”。粤勇“恃乡谊,多不法”,吴氏“终姑息不坐”。广勇、闽勇中许多是小刀会成员。1853年后,太平天国忙于北伐西征,同清政府在江南的军事呈对峙状态。江南的告急形势稍稍纾缓。由于练勇需饷倍常,吴氏不得不大加裁撤。“团练既罢,游民无所归,…益思乱”。待到八月,小刀会遂“乘机起事”。 由上可知,小刀会起义的原因,“其端萌于五口通商,其机煽于三城(金陵、镇江、扬州)失守,其祸速于松、太乡民抗粮肇衅”。(注:吴绍箕:《四梦汇谈》,《汇编》第1017页。)大批流寓沪上、加入小刀会的广东、福建流民(游民)利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的胜利形势和青浦、嘉定、松江等县的农民的抗粮斗争,最终在上海发动了小刀会起义。 二、与太平天国不存在任何关系 有史书说小刀会起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汇编》第26页。)但就历史事实而言,它根本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它只是当时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的遍及全国各地众多民变中的一个。 说小刀会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基于下列两点: 小刀会是三合会的一支,早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而秘密存在于中国南部广大的区域,是一个与太平天国教旨根本不同的秘密结社。在上海小刀会的“七党”中,有称百龙党的,有称双钱会的,有称青巾会的,有称红巾会的,也有称编钱会的,名称虽异,但统称小刀会,且均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小刀会起义后发布的文告也能印证它与太平天国宗旨的不同。在这些文告中,小刀会建号“大明国”,纪年为“大明国开运元年”,文告内容一再宣称“鞑虏当灭,明朝当兴”,“推翻妖孽,匡复明室”,“兴义灭胡,剪除贪暴”,“缅怀大明皇帝,定衣冠之制”,(注:《小刀会起义文献》,《汇编》第8页。)等等。由于清朝定鼎中原已200多年,当初反清志士早已作古,明朝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早已变得模糊不清,而单纯为一姓王朝而兴兵,已不能容纳和解决当时民众的实际苦难、希望和要求。所以三合会、天地会这类秘密会党始终成不了大的气候。 小刀会与太平天国在组织上毫无任何联系。小刀会起义后,刘丽川有见太平军势如破竹,连连打垮清军南北大营,又遣师北伐,认为清朝灭亡为期不远,深感自己的“大明国”局处偏僻海隅,兵钝粮匮,自己人微言轻,不足以号令民众,决意“改从太平天国,好成大业”。(注:《小刀会起义文献》,《汇编》第11页。)出于这一目的,于1853年9月,以“未受职臣”名义给洪秀全写了一道“奏呈”。奏中说自己早在1850年(道光三十年)在香港经传教士“传斗”,信奉基督教,要求洪秀全“册封”他。据夏燮在《中西纪事》一书中说,刘氏的这道“奏呈”是委托一位名叫温那治的领事送往天京的。不幸的是,温那治的坐船因装载军火,在镇江被清军截住,刘氏上洪秀全的这道“奏呈”也同时被查获,呈缴到两江总督恰良手里。水路失败后,刘氏后来又企图从陆路同太平天国建立联系,但也未有下文。(注:夏燮:《中西纪事》,《汇编》第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