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传统文化对孙中山“让位”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民国初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以及反映孙中山思想本质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是制约和影响其“让位”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对其“让位”同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孙中山非常注意研究中国“两个朝代交替的历史”。他发现中国“自有史鉴以来,数十余朝,每到易朝,有分裂者,有不分裂者,而分裂者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使得孙中山谋求尽快结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统一政权。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崇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是孙中山的政治抱负之一。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尧舜禅让”德行和“公天下”思想所体现的就是西方共和的理念。这种不恋权位的高尚品行在让位之时就得到了广泛舆论支持和认同。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本位”思想也影响到孙中山的“让位”。民本思想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内容,也是历代开明统治者的治国之道。它所体现的是管理者或统治者怜民、爱民、给民以时、休养生息的理念。孙中山既同情民众的疾苦,恢复经济生产,但又不愿失去自己矢志一生的政治目标。二者相较难舍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而它们折中的方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即在政治上作出一定让步,期望通过让位于“遵宪法、守共和”的袁世凯,推翻清政府,迅速结束战争,换取国家的安定统一,使“国无大故”,自己则“倡率同志,退为在野党”,集中精力筹划经济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