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3)04-175-06 《量守遗文合钞》,潘重规辑录钞存,台湾影印本。 黄侃晚年自号量守居士,他的著作,生前发表的很少,逝世后,前中央大学编印《黄季刚先生遗著专号》收录十九种。解放后,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黄侃论学杂著》、《文心雕龙札记》,影行《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湖北人民出版社又出有根据黄侃四子黄念祥手钞本整理改订的《黄季刚诗文钞》。因黄氏早逝,生前未曾结集,致每多刊落,特别是一些遗文,其中不乏重要文献。 一 湖北版《黄季刚诗文钞》被居台的潘重规看到了,这位“漂流海外的白头弟子拼读遗文,不禁涕下如绠”。潘氏是黄侃的高弟,也是黄侃的快婿,他有感于黄氏“中年逝世,平生所作文章诗词甚多,但整理印行的委实是非常之少”[1](P11-12),钞录所藏黄氏遗文,编订为《量守遗文合钞》。是“钞”用荣宝斋纸,毛笔恭录,影行问世;凡《量守文钞》、《量守诗钞》、《量守词钞》共三集;《说明》写于“戊辰大雪”,“戊辰”,当1988年。出书后,潘氏即从台湾寄我一部,珍藏至今。 我认为《量守遗文合钞》最有价值的是有关记录章太炎、刘师培的文篇,凡《太炎先生行事记》、《申叔师与端方书题记》、《先师刘君小祥奠文》、《致教育总长汤济武论救太炎师书》、《申理章太炎建议案——附太炎先生陈情书》五篇,除《太炎先生行事状》、《先师刘君小祥奠文》二文已录入《黄季刚诗文钞》外,其余三篇却是前所未见,《梦谒母坟图题记》虽经辑载,而章太炎的跋语也未录入。今将这些佚文录于下,并予说明。 申叔师与端方书题记 丁未秋冬间,申叔师与太炎师同居日本东京小石川一椽,贫窭日甚。适其戚汪公权
人也,为申叔设策,谓伪为自首于端方,可以络取钜资。申叔信之,先遣汪西渡,展转闻于端方。端方言非面晤申叔,钱不可得。申叔乃赴上海,与端方之用事者交谈,固未敢径赴江宁也。既而端方手书致申叔,道倾慕已久,得一握手为幸,不敢絷维,矢以天日,申叔又信之。至则遽以肩舆舁入督署,三月不见,申叔遂见幽矣。 此书盖为脱身之计,兼遂绐资之谋,以迂闇之书生,值狡黠之戎虏,宁有幸乎?书稿流传,贻人笑柄,至可痛惜!然谓申叔反覆无恒,卖友卖党,又谓所言可充史料,则何不于书中辞气细玩绎之?且书中所引之人,如张继、谷斯盛、刘揆一皆存,所谓申叔所言,悉是当时实状耶?若太炎师无故受诬,至今犹在梦中,则申叔师发言不慎之咎也。要之,申叔不谙世务,好交佞人,忧思伤其天年,流谤及于身后,尝尽言而不听,有失匡教之义,侃亦何能无媿乎?乙亥八月门人黄侃记。 致教育总长汤济武论救太炎师书 济武总长执事:近世学废,国故将泯。老宿倦于教授,后生靡所师资,独有余杭章太炎先生,大雅宏达,并通儒玄。往岁居东,聚徒讲贯,希祖诸人事之最久。自其从政,踪迹始疏。中更留滞,音问几绝。近数月来,政府复修优容之礼,先生则谢事杜门,颐志著述。希祖等稍复得进而请益。窃谓斯文未丧,微学可弘。不图迩来警厅加以拘束,阻间往还。先生以非罪见辱,遂愤而绝粒,已及二旬,奄然殆尽。推迹致此之由,岂曰无故,惟其事实有无,则不能不辨。 今兹警厅所借以为口实者,以先生与日本国人往来也。不知日本国人,固非先生所愿延接,时以阍人不在,自入室内,亦既相见,何能遏绝!且所访问,不过文艺主事,日人夙仰先生,故持所作碑传,烦相定正。而仆役旁窥,不晓文义,疑为祕密,遂相加诬,以为罪状。盖此辈仆役,即警厅中人,日伺先生过差,借以邀功,而先生不知也。夫主之于仆,不能有恩无威,先生方严,每加诃责。又分为主仆,不堪使令,法当遣去,而彼辈既为生事图功之人,宁复有主仆之谊?夕被恶言,朝即兴祸,此所以甫遣一仆,即遭此幽囚之厄也。希祖等闻见较确,知非其过,而警厅相待如彼者,明为左右所搆也。 方今海内大定,礼乐间作,宜修文事,以弘太平之业。观并世名儒耆旧,政府所以崇礼之者备至。而执事掌邦之教,兴学励贤,以昭德化,固其职也。若太炎先生者,才学宏博,求之古人,未知何如,今日实罕甚匹。夫麟凤为希世所珍,贤哲宁非国宝!时方向治,安可独使斯人长此仰日月而不见照烛,临风尘而不得经过,怅恨郁塞槁饿以死乎?《诗》不云乎:“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文献之存,国有赖焉。希祖等哀师资之困辱,冀政府之明察,用敢竭情上闻,伏愿执事垂意,俾区区之微忱,得达于大总统之前,庶几乞师之诏,不得专美于汉廷矣。临颖无任迫切待命之至! 申理章太炎建议案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无师武之臣,不足以扬国威;无师儒之选,不足以树邦本。若章太炎者,旷世弘才,博综墳籍,其意所经识,儒玄名法之学,方今硕士殆少能过之。民国肇兴,学废不讲,国故将灭,人情所忧。窃谓崇化励贤,非所当缓,则政府隆礼攸加,宜首在斯人。乃闻章氏近被警厅监视,阻断交通,遂致绝食,已逾二旬,奄然将死,此实何辜而罹兹困厄?若谓其有罪民国,法当诛绝,何为改革以来,颇与优容之礼?若谓其交通党人,横议朝政,而文士不问,已有赦令。且闻章氏数月以前,与政府约,不作论政之文,故近今南北报章,无其笔墨,可谓不背约言矣。政府弘不问之恩,章氏履不议之约,二者交尽其道,夫何罪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