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03)06-0130-11 汉译西洋史教科书在清末大量出现,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史学现象,而且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西洋史教科书的译介是20世纪初年清政府教育改革的产物,对清季学堂的历史教育,对改造国人的“世界”观,对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因西洋史教科书无甚学术性,难以引起研究者的兴趣,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论著。本文拟对清末汉译西洋史教科书作一粗略的梳理讨论。历史课本一向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汉译西洋史教科书的相关文献又很少,且这些教科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可以寻见的已不多了。笔者仅能根据有限的史料,对当时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汉译西洋史教科书作初步的探讨,希望能探窥当时汉译西洋史教科书出版流传的部分真相,而对近代西洋史教科书作系统的研究有待于方家。 一 清政府于1902年和1904年先后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癸卯学制”。根据新学制,中学为“历史”,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各国史,次讲欧洲、美洲史,旨在“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另外,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的“大学堂”(文学科大学)中亦设有“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注:《奏定学堂章程》,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中学堂和大学堂都设有西洋史课程,这样近代意义上的西洋史教科书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夷夏观决定了本国可供参考的外国历史知识是极为稀少的。洋务运动以来,洋务派开办了一些新式学堂,还有外国传教士所办的部分教会学校,以翻译科技自然类书籍为主,史志类相当少,且质量较为低劣。1896年出版的梁启超《西学书目表》所列的“史志”仅有25种。清季人士就是通过这些外国史志书籍了解世界的,虽比“开眼看世界”进了一步,然仅靠数量如此有限的史书何以对世界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时人对洋务运动以来的译书极为不满,屠寄批评说: 从前,同文所译偏重法律,上海江南制造局及天津水师学堂,所译类多兵家之言、夫公法国律既因时轻重,兵家技巧复后出愈新,即此二端,今日已译之书,西人视之不啻刍狗。而各教会所译,又尽出教士之口,其言多归重教宗,而于彼国政教之本,与一切农工商艺术,仍苦语焉不详,其不足开吾民之智也。(注:屠寄:《译书公会叙》,见《译书公会报》第一册,1897年10月版。) 叶瀚对中外通商以来所译之书亦举其四大弊病:“不合师授次第”、“不合政学纲要”、“文义难精”、“书既不纯,读法难定”。对于“不合师授次第”,他指出以往“所译各书,大多类编专门,无次第,五层级,无全具文学卷帙,无译印次第章程。”(注:叶瀚:《论译书之弊》,见黎难秋主编:《中国科学翻译史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8页。)说明此类译书难以充当西洋史课本之用。 在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情况下,这些有限的外国史志书籍有的曾作为教科书使用,至于当时洋务学堂和教会学校具体采用哪些教材,目前已很难稽考。如京师同文馆就曾以学生与教员自译的《俄国史略》、《各国史略》作为外国史课本,在晚清很有影响的《泰西新史揽要》亦曾作为教科之用。1877年在华传教士成立“益智书会”,后改名“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Committee),专门编写出版教会学校使用的教科书。据学校教科书委员会1890年统计报告,编写出版的历史教科书有4种15册。戊戌变法期间兴办了大量学堂,多数由思想比较开明的进步知识分子主办,非常注重外国历史教育,以资借鉴。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任教时,要求学生阅读《万国史记》、《泰西新史揽要》、《日本国志》。但是,不管是洋务学堂还是教会学校,它们所采用的西洋史教材与近代意义上的历史教科书相差甚远,所以,“吾国自有翻译西籍以来,西史寥寥,而可充中学堂用,已辑为教科书者,益不可得。”(注:绍介批评:《中学西洋历史教科书》,《教育杂志》第一年第六期,1909年7月12日出版。)作为教科书,其一,至少在知识方面要具有系统性,而不是零乱的资料性汇编,内容要遵循由浅入深的递升原则。早期学堂所用之外国史书籍多不分学制年限,不分内容深浅;其二,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对象,内容必须符合学年儿童的心理,易为儿童所接受。先前这些教材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亦难以充当西洋史教科书。 清季出现西洋史教科书严重短缺问题,固然有原先国内可供取鉴的历史资源匮乏原因之外,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进步不无关系。20世纪初年新史学思潮的兴起,虽标志着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开始,然它的意义还在于“破”而不是“立”,在史学近代化建设方面的成就是很有限的。学部第一次审定高等小学暂用书目时,居然说:“中国历史一科,尚无适宜之本,故暂从缺如,俟选有佳构,再以本部官报公布之。”(注:审定书目:学部第一次审定高等小学暂用书目凡例,《学部官报》第二十一期,1907年5月22日出版。)中国人连自己本国史教科书都没有能力编纂,更何况是西洋史教科书。鉴于此,翻译和编译国外现成的西洋史教科书以解决国内教科之需,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必然选择,所以《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列有“选外国教科书实无流弊者,暂应急用”的专门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