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设计的自然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大松(1962-),男,安徽定远人,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
巢湖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人类文明进程中造型设计与自然的关系,总结了设计师对自然形态探索的四层境界,即: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对自然形态的抽象;科学的分析和应用自然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这四层境界在今天仍是设计师创造力的源泉。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4 年 04 期

字号:

      引言

      向自然形态学习一直是造型设计师关注和实践的话题。自然形态的具体定义是指客观世界中固有的、不经过人工创造或者人类加工改造过的物体形态。自然形态处处可见而又处处充满神奇,在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与重塑之后,自然形态的内在特性无不与外界环境相辅相成,不仅体现了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存在的必然性,而且体现着节奏、韵律、均衡、对称等自然美学法则,充满着理性的美。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自然形态就一直是创造人造物形态最好的教材。自然形态在形态语义、材料使用、色彩关系、生态环境等许多方面给了设计师直接或间接的启示,使我们学会如何使用材料来思考、如何使功能和形式相结合、如何使设计富有情趣和人性化等。因而向自然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正是在对自然形态不断的探索、发现和汲取的过程中前进,从蛮荒走向文明,从原始走向现代。

      第一层境界:形态模仿的自然观

      设计者从某些熟悉的植物或动物的形态出发寻找到解决形态设计问题的答案的方法,由来已久。形态模仿的自然观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灾害的能力极弱,因此人们往往把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的力量而加以敬畏和崇拜。同时,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涵盖的丰富物象以及它们不间断的时空变化,在先民的心目中具有生命般的灵性,因此,自然所具有的力量及其形态,在原始人类的观念中都是神圣而崇高的,先民以虔诚的目光仰视自然尽其可能的将自然形态模仿于产品、装饰和建筑中,创造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其次,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自然形态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确实合乎科学逻辑,具有“形式满足功能”的特点(即可用性),因而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早期社会,自然形态获得了先民的极大信任,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向自然学习。直到今天,我们的内心里依然保存着对自然形态的亲近,依然对自然形态心存敬意兴味盎然。

      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又可分为两类:直接模仿和间接模仿。

      直接模仿是指将自然形态的原始模样复制到人造物上,而同时赋予其一定的功能。直接模仿的设计作品在早期社会更为多见。我们往往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例如,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汉代羊形灯,形态上直接采用了羊的造型。羊形灯作卧羊式,羊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巴,整个铜羊灯刻划细腻,形象逼真,既实用又美观。

      

      汉代羊形灯

      间接模仿是指设计受到自然形态的启发,形态要素提取出来,再整合运用于设计中,使设计的物品与自然形态具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点。这样一来,自然的形态符号渗透深入到设计的作品中,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浮现某种自然形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就曾从锯齿形的草本植物叶中悟到了“齿”与“割”的意义而做出世界上第一把木工工具“锯子”。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以其对解剖学与医学的精湛研究,从鸟类翅膀形态与“飞翔”关系中受到启发,曾设计出第一台人造飞行器。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的屋顶造型就是来自“帆”、“渔民帽”及“蟹壳”的形态类比,柯布西埃说过,他的绘画图板上放着的蟹壳“变成”他在朗香教堂上的屋顶。

      

      勒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

      第二层境界:抽象的自然观

      经过了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这一层次以后,人们便不再仅仅满足自然形态的外在形式,他们会进一步追问:自然形态的本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某种物体会以它特有的而不是其他的形态存在?在自然形态的掩盖之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这时,人们就已超出了感官的体会,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

      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有机体的形态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无机体的形态是在重力环境和地质运动中形成的。他们形态的存在有着其必然而充分的理由。

      我们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对于有机形态,其本质归根到底说反映的就是“生命力”,每一种生物体的形态都显示了其内在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和适应性。有机形态的这一本质给了设计师们极大地启迪,许多著名设计师的作品便是以“生命力”为主题的。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说:“对我而言,一件作品首先必须具有其自身的生动性,我亨利·摩尔作品不是指生活之生命力的反映,也不是指运动、身体的活动、跳跃、舞蹈等等的活力,而是说一件作品应该具备内在的能量,有它自身强烈的生命力,这些并不从属于它所再现的对象”。他认为,生命力并不是指运动或跳跃的形象,“而是指作品中有一种囹圄中的活力,一种自己的强烈生命,这种生命力独立于可以再现的物体之外,当一件作品有了这种强烈的生命力时,我们就把它和美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了。”他说他不以为石头就是石头,他将赋予它们以生命,而赋予生命都是来自内在的压力完成的。同样,德国工业设计师路吉·科拉尼(LuigiCliani),也是应用自然抽象形态进行类比设计的大师。他认为设计师应当向自然学习,“自然界本身就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在几乎所有的设计中,大自然都已赋予了人类最强有力的信息”,柯拉尼提到的信息就是与人有用的形态语义符号,这种语义符号呈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相谐调相吻合,体现了生命所呈现的真理含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