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说的宋初是指从960年北宋建立到仁宗明道年间,共七十余年。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力求新变、不断发展。明道年间,欧阳修等人开启了北宋诗文革新的新局面,辞赋创作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因此,本文把此前的辞赋发展归为一个时期,是谓宋初辞赋。宋初历太祖、太宗、真宗和仁宗亲政前期,是赵宋王朝逐步走向稳定、繁荣的一个时期。宋初文学位于高度发达的唐代文学之后,又承五代柔靡文风,为探索新路,自立门户,力求变革成为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此时,辞赋的创作虽然处于草创阶段,却也成绩斐然。宋初辞赋的发展,深受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文化思潮和文坛风尚诸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特征。 沉潜内转的时代精神影响着辞赋的审美趋向 五代是武人拥兵作乱夺位的时期,赵宋亦由兵士拥戴而建立。但是,太祖赵匡胤与此前的军汉武人却有不同,他明白欲使国祚绵长必须结束武人夺位的局面,在建国后,即裁抑兵权,严防内患,对外用兵征讨颇多顾忌。太宗在两次对辽作战失利后,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他曾说:“国家若无外扰,必有内患。外扰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谨此。”(注:李焘:《续通鉴长篇》卷三二,四库全书本,第314册,第455页。)与严密的守内方针同时存在的,是宋室在军事上自信心的逐渐衰退。真宗缺乏太祖、太宗的文韬武略,厌战而好功,不惜订立城下之盟,以钱帛换取和平的局面。他又伪造天书,大兴祥瑞,东封西祀,粉饰太平。太宗以后,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得到变本加厉的执行。其结果,虽然达到了防止将领拥兵自重的目的,但军队也失去了战斗力,在与契丹、西夏的战斗中一直处于劣势,只好妥协退让,贡币求和。这一方面为经济的发展换取了安定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使国势呈现出“富而弱”的状态。在思想领域,衰弱的国势使得宋人缺乏汉唐开阔雄浑、发扬蹈厉的魄力,内心趋于收敛。宋初士人普遍地缺乏立功边塞的豪情。徐铉在《送谢仲宣员外使北番序》中说:“犬羊百万,以攻战为事,不可以威武服也;酋豪聚首,以奸诈为常,不可以智力胜也。子其将之以德,慎之以礼。”(注:徐铉:《骑省集》卷一九,四库全书本,第1085册,第146页。)主张以德怀远,反对以武力霸天下。甚至于早在澶渊之盟以前,就有人主张以财帛换取和平,反对对契丹动武。谢泌在咸平二年(999)奏上的《论御边致太平之策奏》中说:“平晋之后,若不举兵临之,但与财帛,则幽蓟不日纳土矣。”(注:《全宋文》卷一二九,巴蜀书社1988年版,第4册,第78页。)由此可见,宋初士人普遍地缺乏蹈厉之气,宋初的时代精神渐趋于沉潜内转。 宋初三教并重,对内省的时代精神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宋初帝王竭力提高文治的水平,然而还没有找到一种对文吏教育与培养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于是,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在政治上,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一度流行。太宗曾说:“清净致治,黄老之深旨也。夫万务自有为,以至于无为,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注:《续通鉴长编》卷三四,四库全书本,第314册,第477页。)他又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内。”(注: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页。)真宗也表示:“老氏之言,实宗于众妙,能仁重教,盖诱夫群迷,用广化枢,咸资善利。”(注:李攸:《宋朝事实》卷七,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23页。)宋初佛教也十分兴盛,一些文人虽然主张排佛,但他们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的影响。太宗曾作《佛赋》以赞佛,真宗曾作《崇儒术论》、《崇释论》、《道德经集注序》以体现三教并重之意。由此出发,宋室对山林隐士优礼有加,种放、魏野等人因此而显名于世。文臣们也以交接山林之士为高。在儒家的纲常名教一时难以恢复之际,道家自然无为、保全真性的生活态度和释氏随缘自适、心性本觉的禅悦情趣深刻影响着文人的心理,使他们养成一种清净平和的文化性格。反映在文学中,则体现出作家普遍具有沉潜内转的创作心态。 这种创作心态对辞赋审美趋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初赋家回避社会矛盾,关注自身遭际。宋初的文人们十分重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希求精神挣脱名利的羁绊后的自由与闲适。许多人通过释老的禅悦、心斋情趣来体会精神的本我状态。这样,幽微深婉的内心世界难以摄取、容纳令人神劳精瘁的社会矛盾。宋初的社会并不是像真宗等人希望的那样,是升平之世,它潜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但种种的现实问题并没有引起赋家过多的关注,反映重大题材的赋作不多,关乎民生问题的,目前仅见王禹稱的两篇反映税赋沉重的作品和钱惟演悯伤农人的《春雪赋》;反映军队缺乏战斗力的,仅有路振的《祭战马文》;讥刺真宗好仙的,仅有宋白的《三山移文》。宋初的律赋虽以议论为主,但所发之论多大而无当,很少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那些规讽君王的赋作大多总结前朝的兴亡得失,以期防患于未然,真正规讽主上之过的很少。内敛的心态使赋家们把目光由国计民生转向自身际遇,他们希望通过深幽的内心世界来体认漂泊于人世间的种种感受。因而,表现人世沧桑、仕途险恶、精神不自由的赋作便多了起来,徐铉的《木兰》、《新月》、《怀旧》诸赋感慨身世漂泊,王曾的《矮松赋》、王禹僻的《三黜赋》悲叹宦海险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