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青年应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启贤 中国人民大学

原文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价值观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正在成长的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来说,尤为重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年能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而且也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这个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文章却宣扬,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发财致富,说什么“个人主义伦理原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个人主义伦理原则具有现实性”。有的文章还声称,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一种“新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等等。所有这些说法,我认为都是错误的。

      第一,关于价值观问题。

      价值观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事物、特别是对人生相对稳定的根本的观点。从人生价值观来说,就是作为一个人怎样生活、工作才有价值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一个人只要对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满足了他人、集体、社会的需要,就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人的社会价值。所以,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质就在于贡献。当然,他人和社会对其贡献也要给予一定的报酬,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来满足他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人的自我价值。人的价值就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主义首先强调人民的价值,只有在人民的价值中才谈得到每个个人的价值。”所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的。”“从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看来,人的价值首先在于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作出贡献;在我国,在今天,首先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对人的价值,不仅马克思主义者这样理解,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先进分子,也是强调从个人贡献于社会这方面来谈论“人的价值”。例如宋朝的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包含着这种思想。伟大正直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的爱因斯坦对此都能如此深刻地理解,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更应该用自己的言行来践行它。否则,片面地从满足个人的需要和享受出发来谈论人的价值问题,不能正确地处理贡献和索取的关系,弄不好,就很容易掉入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坑中去。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问题。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如何保证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需要制订和完善各种方针、政策及法律。从价值观方面来说,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则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持怀疑态度,说什么现在是市场经济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不灵了,应该提倡个人主义价值观,因为“个人主义伦理精神是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现实背景的道德意识形态”。

      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私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因此,坚定不移地宣传、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外,从生产目的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也要追求最大利润,它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它既重经济效益,更重社会效益。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它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坚持与发展,两极分化才能避免,共同富裕才能达到。

      其次,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价值观有双重效应。从正面效应看,由于市场经济受价值规律调节,人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发展;为了竞争,收到更多的效益,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新观念。同时,市场经济本身也具一定意义上的利他性、服务性。马克思曾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既社会的使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4页)因此,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人为别人而存在,别人也为他而存在”,成了“现实生活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2 页)。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按其本性来说,自发地倾向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效应。目前,我国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动下,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纯粹金钱关系,用金钱评判人的价值,甚至把人的人格、良心、权力商品化、金钱化;一些人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社会国家观念、集体观念、义务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明显淡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

      再次,从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关系并非都是市场关系。如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同学关系,机关部队中的同事战友关系,国营厂矿企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师徒关系等。处理这些人际关系,就不能简单地用市场关系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来处理。在这些关系中,父母养育子女,老师教育学生,首先绝不是想到从中得到什么报酬。现在有些人把市场关系普遍化,推广到一切非市场关系的人际关系中去,用市场关系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来处理家庭关系,处理师生同学关系等,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父母抚育子女的无私奉献精神,能用几个钱就还清了吗?因此,用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同学等一系列道德规范教育人们,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