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焦国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与自然外界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破坏着人们眼前的幸福生活,甚至已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解决生态问题,协调好人与自然外界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国是一个有丰富道德遗产的国度。在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提出了一整套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卓越的伦理思想。在这方面,儒家尤有杰出的贡献。研究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外物关系的伦理思想,从中吸取道德的智慧,对于破除当今人们观念中的误区,解决当今的生态问题,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儒家的宇宙伦理观

      考察事物之实然,进而认识其必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人类行为之应然,是任何一种不朽的伦理思想产生的固有历程。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观,就是在认识宇宙之必然的基础上形成的。

      宇宙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不可不知天地的本然之性;不知天地的本然之性,人类也就无从自觉地安排自己的合理生活。早熟的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部《易经》,可以说就是对于周代以前认识成果的总结。

      《周易》,历来被视为儒家的第一部经典。儒家所理解的宇宙之道,人事之理,都可以说是从《周易》所树立的基本观念中推演出来的。要了解儒家的伦理宇宙观,不可以不知儒家的“易学”。

      何以称为“易”呢?自天地开辟以来,日月交替,寒来暑往,万物萌发,生生不息,新新相续,变化无住,故称之为“易”。“易”可以说是宇宙的第一法则。易经六十四卦的推演,就是天地之间万物变化之理的一种符号表达。

      天地万物变化的根本动因又在哪里呢:或者说,“易”之根何在?在《周易》之中,在围绕着《周易》而建立的儒家哲学中,没有西方哲学家所想象的“上帝的第一推动”。中国的古代哲人,上观天象,俯察地理,中考自身,总结出了两个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最基本的宇宙因素——“阴”和“阳”。阳者,乾之称,刚之名;阴者,坤之称,柔之号。此二物,含于宇宙及万物之内,它们相交相会,相荡相摩,便不断地产生出万事万物。阴阳在对立中的和合,乃宇宙造化的精灵,变易的根本。《易传》说,“乾”、“坤”二卦,《易》之门邪!这是从易经的体系构造和学易的门径上说的。如果从《周易》所树立的宇宙观上来说,“乾”和“坤”乃万物生生之本原,宇宙所从出之父母。

      《周易》自“乾”、“坤”二卦开始,以“未济”之卦而终,表达了宇宙万物变化无穷的过程和规律。前者讲宇宙造化之本和天地生生之源,后者讲生命无尽的延续。宇宙共一乾坤,而物物又各有一乾坤,故宇宙之间的一切事物皆有生生之意。“既济”为一物告终,“未济”为之后新生机的开始。这也就是说,在儒家的易学宇宙观中,宇宙的各个角落,都是生命普遍流行的境界,没有一物是绝对死寂的东西。孔子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易传》云:“天地之大德曰生。”都是对于宇宙生命力的述说。

      在儒家的后学那里,宇宙的本质特点被概括为一个“生”字。朱子在他的名著《仁说》中说道:“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盖天地之心,其德有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不统其运也。……此心何心也?在天则盎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戴东原也说:“一阴一阳,盖言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以是见天地之顺,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1 〕在他们看来,天地或宇宙的本质是生,它无处不在,宇宙内的万物都在此生生不息的大流之中,而这种生生不息又是有条理可寻的。

      关于生生之条理,《周易》表述为元、亨、利、贞四字。元,是初始、兴起之意;亨,是通达、茂盛之意;利,是圆熟、获得之意;贞,是贞固、收藏之意。如果以植物的生命来做比喻,那就是:春天萌生,夏天长茂,秋天成熟,冬天收藏。植物这一个生命的圆圈运动,有盛有衰,展示了旧生命终结和新生命凝聚的自然的、有条理的历史过程。不惟这个大的生命过程是有条理的,就是在这个生命过程的每一个小的阶段上,也同样是有条理的。不惟植物的生命历程是依此条理而运行的,就是包括植物生命历程在内的整个宇宙的生命历程也是依此而运行的。

      宇宙既然是一个依循元、亨、利、贞之条理而运行的生命体,那么,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会有不同等级的事物。在乾坤(阴阳)相荡相摩之中,万事万物产生,之后又归于消灭,消灭过程中又孕育了新的生命。一物之死,就是另一物之生,彼此之间有一条无法割断的因果链条。人,是天地孕育产生的娇子,但也是这个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而已。

      儒家以为一阴一阳为天之道,由此肯定宇宙的本质为“生”;又以为“生生而有条理”,前后而相续,彼此而联结,由此而得出“万物一体”之论。万物既然都是由阴阳二物交合相摩而来,既都共一个乾坤,既都是宇宙生命体生生过程的一个环节,那么,万物彼此之间本来就共一个母体,本来就是一体的。比如说,一粒玉米,种下地去,到了秋天,生出了一棒玉米。这一粒玉米种子和这一棒玉米果实之间,本来就是这个被称之为“玉米”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一粒玉米种子消灭了,转化成了一棒玉米,那么这一棒玉米与那一粒玉米之间本来就是一体,一棒上的各个玉米粒之间也是一体。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又得水土火风之养,自然又与水土火风是一体。依照儒家的观念,宇宙内的各种事物之间,都是一种不可分离的一体关系。《易》提出的彼此紧密相联的六十四卦,《中庸》提出的“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孟子提出的“尽心、知性、知天”,“万物皆备于我”,都是“万物一体”观的表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