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道德建设的讨论 讨论道德建设的问题,是从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出发去进行推理,还是从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实际上道德建设的问题很大,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有的论者提出市场经济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应该建立什么样的道德价值体系,那么这个“应该”是从哪里引出来的呢?当然可以说是从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引出的,但你怎么知道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什么呢?当然也可以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去总结,可以从国内外的一些著作中去寻找,但问题在于,从西方引进的东西和书本上拿来的东西,是否适合我们今天的国情。 党中央的文件早就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现在能不能说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前提是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社会分工发展到相当的水平才会有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由此来衡量目前我国农村的状况,农村的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是个什么水平呢?现在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还是很低的。广大农村现存的生产方式与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之间还有很大的矛盾。更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必须从这个客观现实出发去讨论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新问题,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建成了很理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从概念的演绎中推论出建立什么样的道德来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容易脱离实际。前几年苏联一个哲学代表团来我们所讨论跨世纪的哲学问题,有一位同志作了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道德进步的专题发言,他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会导致道德的“滑坡”,目前出现的道德滑坡当然是具体有所指的,像商品生产中的伪劣假冒现象,但这是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成份造成的。他的意思是说不道德的伪劣假冒现象都是私有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造成的,而不是国有企业造成的。但如果我们敢于正视现实,就应该承认有些国有企业也存在假冒伪劣,而且不见得比非国有企业少。因此,简单地从抽象概念去推理,推出“不道德现象都是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成份的产物”这样的结论,并不能解决我们社会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认为必须真正从现实存在的真问题出发,我们的道德建设到底是怎么一种状况?这种道德状况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矛盾?这不能简单从抽象概念出发去进行推理。 同时,要讨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还必须弄清楚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这里涉及到过去经常谈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我们可以更具体、更直接地说是经济发展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一句话:“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实际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3卷,第434页)这句话经常被引用来说明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但是,从恩格斯这个论述里应进一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如何更具体地把握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关系?过去对恩格斯这一命题的理解是否有简单化的倾向?我认为需要重新来讨论。比如,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无中介的、简单的肯定式的关系,还是间接的、需要中介的、否定式的关系?这些年我看了一些争论文章,都是讲市场经济能够衍生出什么样的道德,有的讲能衍生出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等等,有的则认为市场经济能导致出一些否定道德的东西,像拜金主义,等等。于是,各说各的道理,而且都能从现实中找出例子来加以证明。这样的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原因何在?我看应该把这个问题具体化,经济和道德的关系具体是什么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讲的观点和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恩格斯绝不是讲某一种经济只能衍生出一种道德,而现在很多争论文章的前提似乎是市场经济只能衍生出一种道德。恩格斯当时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下同时并存着三种道德:基督教的封建的道德、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无产阶级的道德。无产阶级的道德是代表未来的,因此,从肯定否定的角度来讲,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以外,其它道德都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排斥的,都有一种否定性的关系。即使资产阶级道德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也不是直接的、简单肯定式关系。这个问题怎么理解?照某种简单化的理解,无产阶级道德只能产生于共产主义社会,是服务于共产主义经济的。可是共产主义还没实现怎么就有共产主义道德呢?按照恩格斯的观点,资本主义时代就有了无产阶级的道德,这是怎么来的?阶级社会中,道德总是阶级的道德。阶级的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特定生产方式所制约,是阶级矛盾的产物。无产阶级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其实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且,阶级的道德也正是在相互矛盾和斗争中反作用于经济生活的。无产阶级道德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起不起促进作用?照那种简单化的理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会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可是现在很多西方学者认为《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再如,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文艺作品宣扬人性中崇高的东西,抨击各种丑陋的社会现象,这怎么解释?这里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过去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概念,二者之间或者是适应,或者是不适应,不适应就是要变革,似乎适应就不能有矛盾,似乎适应就不能是否定性关系,有矛盾就是不适应。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又比如,我们现在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一些原则和它所需要的道德是不是等同的,也就是说,经济关系和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产生的价值观念相冲突,价值观念的冲突又提升为一些伦理道德原则,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以为很值得研究,应该对我们的现实情况进行考察。现在我们虽然总说不搞两极分化,但实际上在分化,存在着很激烈的利益分化,有的人认为是阶级分化,有的则不承认是阶级分化,但不管怎么样,利益集团的分化是存在的。那么不同的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反映到道德上,也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因而人们对于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会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我们的理论研究应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价值观念的实际变化。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讲市场经济奉行的是优胜劣汰原则,从这一概念的字面含义来看,在商品竞争中,胜者就是优,败者就是劣。我也承认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商品竞争不可能没有优胜劣汰,但这个“优”和“劣”与道德上说的优和劣是不是一个概念,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商品竞争中的胜者在道德上也是高尚的,被打败、被淘汰的就是不道德的。现在就流行着这样的看法,好像商品竞争中的胜者一定也是道德上的优者。市场竞争中的“优”与“劣”与道德上的优与劣恐怕不是一个概念。道德评价有道德评价的标准,经济评价的标准是不能取代的。因此,应该探讨一下市场经济原则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原则是不是等同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否定性的关系。我认为人类历史上存在很多现象,不可能是目的论的。我们的祖先并不是说一开始就想起来要搞出一套道德规范,而是从不道德的现实中引出道德来的,因为有不道德才提出要建设道德,如果大家都遵守道德,那么道德建设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是辩证的否定,以否定性为媒介的。市场经济原则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道德原则,二者之间是不是一种直接的肯定性关系,有没有否定性的关系?当然这种否定是扬弃意义上的,是辩证的否定。这很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