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14000

原文出处:
化学教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初中生的入门课程,初中生一般对化学的学习都感到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及时化解,会给今后化学的教与学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障碍解决方略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初中生学习化学障碍的形成原因

      1.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缺陷

      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是能力体系的基础,只有通过知识体系的作用,才能使能力结构更加完善,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就不可能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就初三化学学科而言,所需要掌握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技能、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多而杂,如果学生头脑中装满了零碎而杂乱的化学知识,没有将已学的化学知识纳入新学得的知识体系中去,就无法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也就不能将所学化学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当然也就不能形成合理的化学知识结构。例如,在第二章《分子和原子》中,所涉及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概念很多,学生对物质宏观组成的概念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对初次接触到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感到困惑和迷茫,更难以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有些同学机械地识记概念而缺乏对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的理解,也就谈不上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从而造成学生能力结构的缺陷。由此可见,没有形成科学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结构的完善和潜在能力的发挥。

      2.思维定势的负向功能的影响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常常会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一旦问题情境发生了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例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并充分搅拌,求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些同学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遇到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往往直接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去求解,而没有考虑到在20℃时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NaCl 18g(尚有2g NaCl没有溶解),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这时,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即在20℃时,20克的NaCl放入50克水中,经充分搅拌后的所得溶液中有多少克溶质又有多少克溶剂,然后再根据公式进行求解。这样一来,这道题就不难解决了。

      3.动机、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生学习化学的成效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也需要动机、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一般来说,实验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都很感兴趣,但只是低层次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而低层次的兴趣会让学生容易得到满足,保持的时间不长久,学生就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也就由主动转为被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可能得到持久和发展,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在讲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笔者布置了一道探究性实验题“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大部分同学对此实验很感兴趣,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准备药品器材、动手操作,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常见蛋壳中碳酸钙含量检测》,而有些同学没有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甚至实验的失败,从而产生了消极情绪;有些同学则缺乏探究问题的勇气和毅力而出现畏难情绪,最终半途而废,这给教师今后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带来负面性影响。

      4.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日本心理学家田崎仁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掌握了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不加以及时纠正;有些则在碰到困难和问题时缺乏积极的思维;有些则不擅于自觉主动地学习、及时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化学学习少走弯路也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化学的能力。有些同学没有掌握科学方法,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偏弱,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二、初中生学习化学障碍的解决策略

      1.建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建构和优化的过程。科学地确定和调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助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最优化。如果学生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则不仅可能具有较高的能力,还有可能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笔者创设了以下一系列的问题:①实验室怎样制取O[,2]和H[,2]?②制取CO[,2]的原理是什么?能否选择浓盐酸?③能否采用与制取O[,2]相同的制取装置?④如何收集CO[,2]?为什么不能采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气法?⑤如何验证产生的气体就是CO[,2]?⑥如何检验集气瓶已收满CO[,2]?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结构清晰化和条理化,更能让他们的思维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地碰撞,从而重新整合和建构自己原有的化学知识结构。在建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时,教师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的反馈信息能反映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让教师发现他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易混淆、易弄错的知识点,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弥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缺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