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优化德育环境

——中欧德育环境的比较研究

作 者:
叶宇 

作者简介:
叶宇,湛江海洋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原文出处:
理论月刊

内容提要:

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促进道德建设的改革。文章运用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对中国与欧盟各国在德育环境方面的比较,探讨了构成德育环境的主要因素和条件。以全新的角度论述了道德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的良性互动关系,论述了正确处理德治与法治,道德建设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阐述了通过优化德育环境来进行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4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环境,是指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德育环境,是指与道德教育、道德建设有关的因素和条件。环境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有时甚至是生态的同义语。生态学是从古希腊语“oikos”派生出来的,原意为生存之地。19世纪达尔文学派运用这个词来描述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家借用了动植物生态学的概念,对人类生活进行分析,论述了在日益复杂的组织系统内人类生活的相互依赖性,描述了人类在生存形态上与周围的环境趋于均衡化或稳定化的状态。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德育环境问题。进行道德建设是道德说教重要还是优化德育环境重要,马克思主义不主张道德说教,而是主张“用非道德手段解决道德问题,即通过消除产生不道德的社会根源来遏制不道德现象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的这些观点,实际上也涉及到德育环境和德育生态的问题。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25年来,我国公民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有些人夸大了负面的东西,一味指责德育工作者无所作为、无能为力,这是不对的。其实,道德建设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从德育的生态学来看,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治理,法治的现状,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之间是否良性互动,人文环境的好坏等等因素。道德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国的道德建设无论怎样搞,其趋势必然是传统的东西和现代的东西在不断融合。因此,以生态学的方法研究道德建设和德育环境,还应有一个参照系,最好是以一个发达的地区为参照系。欧盟的早期成员国都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德育的生态学来看,这些国家有成熟的民主与法治,有发育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有雄厚的物质财富,有优雅的人文环境。那么,这些国家的公民有什么样的道德水准?他们是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的?对此,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比较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欧盟的经验,通过优化德育环境,促进我国道德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一、成熟的法治和市场经济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

      在中国国内,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引起了复杂的争论。在欧盟,这两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层面里有不同的特征。从较低的层面来看,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既有模糊的一面,又有清晰的一面。说明两者界限模糊的例子很多,如随地吐痰、乱丢果皮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行为,这些行为既要受到道德的遣责,又要受到罚款等行政处罚;又如欧盟由于宗教的传统,其婚姻法规定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破坏一夫一妻制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尽管欧盟各国在性的问题上非常开放,但娶两个老婆的行为也同样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也有清晰的一面。在欧盟,法律无禁止的行为不能认定为不道德的行为,如未婚男女青年同居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同居行为就不会被人指责为不道德。两者界限的清晰会导致评价公民行为的标准不同,法律的评价标准是一元的、权威的和相对固定的,而道德的评价标准则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有可能会干预了公民的自由。换句话来说,法律是对自由的保障,而道德则不一定。这是因为对于某种自由,如离婚自由,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法律保障公民有离婚的自由,但当事人往往会出于惧怕某种道德的评价而不敢行使这种自由。如果法律无禁止的别人就无权干涉,你就可以自由地做各种合法的事情,这样,你选择某种行为的自由空间就会大得多。

      在较高的层面上,道德的要求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样一些品德高尚的科学家,单靠法律规范的约束是培养不出来的,这些人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包括道德建设的因素长期培育的结果。

      尽管如此,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促进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法治的环境,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如果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譬如当今中国社会所关注的诚信问题:诸多的企业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的三角债和恶意拖欠债务。这些都表现为诚信的缺失。对这些失信的行为,单纯的道德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当前主要的还是建立起使失信者的行为受到惩罚,守信者的行为得到收益这样一种制度环境。这种制度环境的长期存在并辅之以道德建设,才能最终解决失信的问题。

      再看看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从当前欧盟的情况来看,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促进了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欧洲道德水准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来看,早期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道德沦丧的景象,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失范的现象非常严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干预经济力度的加大,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自然资源占有量的竞争,劳动力科技水平的竞争,而且还是信用的竞争,失信者逐渐被消费者抛弃,守信的企业及其良好的商品信誉成为人们熟悉的名牌。欧盟各国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都是一流的,这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凝结了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要素。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商品提供者的一种承诺,一种信用。政府守信、企业守信、公民守信,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是最佳的投资环境。失信的地区逐渐被投资者抛弃,投资者对那些法制健全、讲规则、守信用的地区趋之若骛,并愿意长期在这些地区扎根搞建设,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持久的繁荣。欧盟各国的劳动力价格昂贵,自然资源也并非特别丰富,但战后几十年来,它始终是人均获得投资额最大的地区之一,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