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振明(1945-),男,天津市人,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工作。天津 300191

原文出处:
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要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环境的感染作用,三者要互相配合,共谋以德育人的百年大计。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4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日前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地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既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也不能离开个人的生活实践和教育的熏陶,以及个人自觉的锻炼和修养逐步形成的。[11(P475)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逐渐长大成人,因此,其思想道德建设应在这三个环节中,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相互配合,循序渐进。

      一、重视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1.发挥父母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既是未成年人的养育者,又是未成年人获取道德良知的引路人;既是法律上的监护人,又是道德的启蒙者。父母的道德人格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所持的态度,将会对子女的思想道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并非全无道理。父母作为子女心目中的楷模和权威,应注意自身的形象,为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从家庭抓起,从未成年人的父母抓起。

      2.家庭道德教育要立足于关爱,坚持正面教育。当代未成年人的父母大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不仅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是家庭中的“中流砥柱”。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生活中,肩负着创业育人的重任。但是一些父母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对子女放任自流,或以充裕的物质条件代替必要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流动人口家庭中的未成年人,长期处于“托管”状态,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父母出于对子女的珍重,纵容、迁就子女的过分要求和缺点错误,致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惟我独尊、贪婪自私、骄横无理等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除了给子女以必要的生活上的呵护外,还要向他们灌输做人的道理,严格把好思想道德关,给子女多一些思想道德上的关爱,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不要因“望子成龙”心切而让子女“超负荷运转”。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上,要尊重子女的自尊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在教育方法上,要力戒简单粗暴、强迫命令,搞“一言堂”。一些家长对待“不成器”的孩子,要么冷嘲热讽,拳脚相加,要么失去信心,放任自流,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是很不负责任的,极其有害的。

      此外,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应注意保持和谐一致。父辈与祖辈及其亲属,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标准应保持统一,家庭与学校、社会的德育要求应保持和谐一致。

      3.家庭德育应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育内容应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对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家长应根据其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进行启蒙教育。通过家长的耐心教导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培养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逐步形成尊老、诚实、谦让、礼貌、勇敢的行为习惯,克服孤傲、自私、娇贵等不良心理。

      入学阶段,是未成年人确立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未成年人已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较完备的行为能力,社会接触面逐渐扩大,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朝气蓬勃,但又因涉世不深,单纯、稚嫩、易冲动和感情用事。因此,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不能以孩子由老师教育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

      子女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后,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沟通和配合是孩于思想道德素质成型的关键环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指出:“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教育的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2](P244)家庭配合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与学校互通情报,根据学校反馈的意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也要主动把子女在家庭中的表现如实向学校反映,以利于学校进行针对性工作,共同教育未成年人,“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友爱,见义勇为。在学校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社会成为维护社会公德的好少年,在家庭成为勤快礼貌的好孩子”。[3](P348)

      总之,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未成年人道德认知、道德养成的过程中,在教导未成年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上,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问题上,家庭德育的基础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