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克明 湘潭工学院 社科系,湖南 湘潭 411201

原文出处: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互联网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既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也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提出了难题。本文拟从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和以高雅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来促进网络管理的有序进行等三个层面,来论述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问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4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以数字化、全球化、交互性和虚拟性等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接受这一“第四媒体”速度最快、影响最深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即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和以高雅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来促进网络管理的有序进行,达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一、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确实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阵地。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要管好这块全新的阵地,教条主义态度不行,虚无主义态度也不行,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去面对这一新事物,这是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思想基础或前提条件。具体地说,就是要以培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德育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改革为主渠道,以德育为首位、创新为核心、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质为人才标准等新观念,来管好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全新阵地。在这里,仅以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为例略陈管见。

      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其基本教育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既然大学生普遍看好互联网,将其视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两课”在教改中就应该主动抢占这一阵地。为此,第一,要运用校园网络系统,来构建网上“两课”教学基地。如创办“两课苑”网站,设置理论要览、教案参阅、学者释疑、资料查询、热点讨论、模拟测试等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理论教学效果的提高;又如开发超文本结构的“两课”电子教材,使之融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从而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二,两个课堂相互衔接,两支队伍紧密配合。要选聘一些优秀的“两课”教师指导和参与校、院(系)思想理论教育网站的建设;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制作一批思想性、教育性和生动性强的信息资源上网,力求把深奥的思想政治理论编成形象有趣的计算机程序,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要坚持以“两课”教师为主体担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马列小组的辅导员,建立“两课”教师下学生班、学生寝室的制度,专职党团干部和学生辅导员要强化与“两课”教学情况的配合意识,适时开展与“两课”教学内容和进度相应的网上活动。两支队伍都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使“两课”的开课前调研、授课中解惑、寒暑假实践的教学改革更有成效。第三,要增补“两课”教学内容,大力开展网德和法制教育,如《思想道德修养》可增加“遵守社会公德,建设网络文明”专题,《法律基础》可增加“依法使用网络,做知法守法网民”的专题,《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可增加“网络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专题,从而增加大学生自律与他律意识,提高其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其内在必然性要求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即在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找准切入点,建立好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网络,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努力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第一,主动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没有这种内容的教育工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就会落空。

      一般而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党校实施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当前,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学生和要求入党的人数激增,不少重点大学都是多校区办学,因而通过网络虚拟的课堂培训积极分子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这种紧扣时代和科技进步脉搏的举措,将能满足更多学生学习党的知识和追求政治进步的需要。

      (2)共青团建立网上团校或专门网站。如2000年4月,中南大学团委在全国高校率先开通的网上团校(又名升华园),共设置了“学习释疑”、“生活指南”、“青年信箱”、“就业导航”、“考研必备”、“专家访谈”、“信息新干线”、“网上学术沙龙”和“网上团日”等10个栏目,每天网上被访问点击平均1000多人次,有的同学赞其为“信息源”、“释疑站”和“导航灯”,深受大学生欢迎,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3)从网上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网络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调查表明,大学生网上言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网上也有不少信息垃圾甚至是不良信息,多元的信息流、社会热点、突发新闻、学校重大改革举措等均可能在学生中引起不同反映。掌握这些思想动态,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制定预案、开展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广泛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外力转化为内力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不能单靠灌输,还有赖于广泛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要坚持基地化、项目化和社会化的方针,大力培植校区、院(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并促使其在网上体现出来。所谓基地化,就是鼓励竞争,支持高校基层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方面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评选成为以学校名义挂牌、给予专项资助的校级基地。所谓项目化,就是学校将专项经费有选择地支持院(系)或社团筹划组织的有创意、有水平、有影响、有成效的专项活动。所谓社会化,就是鼓励校级基地、校列项资助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力求获得社会的资助、支持和合作,使广大学生受教育、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