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元培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内容提要:

作为现代教育界的卓越先驱,蔡元培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在继承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近代德育的先进理念,提出了以“道德为根本”的德育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4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撷取后者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德育为首是当前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保证。

      在德育教育的地位问题上,蔡元培吸收借鉴了我国传统德育和西方德育教育的经验教训,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首次明确提出了“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的著名论点,主张把公民道德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

      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明确阐述了“五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并举的思想,指出“五育”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不可或缺的,但它们并不是平分秋色的,而是必须“以公民道德为中坚”,“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以道德为根本。”(注:蔡元培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263.),此后,在不同的场合,他多次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如1917年在爱国女校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都强调“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注: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8.)要求学生“砥砺德行”。他之所以如此重视德育,主要源于他对“五育”作用的进一步分析。他说: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为救时之必要”,能够强兵富国。但公民若无道德,兵强可能“溢而为私斗,为侵略”,国富则有可能出现“知欺愚,强欺弱”,造成贫富悬殊,甚至酿成“资本家与劳动家血战之惨剧”。后来,他进一步把道德教育视为救国的一种手段,指出我国所以贫弱,是“因人民无道德心,不能结合为大事业,以与外国相抗;又不能自立而务侥幸。”(注:蔡元培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263.)因此,教育家“必有百世不迁之主义”实施德育教育,“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注:蔡元培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264.)

      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相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言,思想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是更为根本的“怎么做人”的问题,所以它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提供动力,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正如江泽民指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6.)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47-2048.)这些问题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污染着社会空气,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实实在在的加以解决。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把道德建设摆在了与法制建设平行的位置上。为切实贯彻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经验,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并强调抓好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树立具有服务意识的科学的人生观、学习观亦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而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一个人现实生活各方面态度的核心,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精神面貌。所以,自古以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观就成了德育的重要目标。蔡元培根据时代的需要,要求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养成为民主共和国服务的责任感和实际能力。他说“人生之目的为尽义务而来”,(注: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143.)“现在求学是为将来服务社会的预备”,不当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注: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350.)所以学生应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注: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5.),否则,“将来不能有贡献于社会,便是辜负了社会的培植”(注: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440.)。他的这一重视培养服务意识的人生观思想对改变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有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同时也与我国现阶段的德育目标与要求相吻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