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发展高增值服务业的理性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鼎文,任职于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广东 深圳,518000。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香港经济持续衰退,原因何在?我们认为,港英政府没有抓住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及时引导、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导致香港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这是根本原因。香港经济的出路,在于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加快推进港粤合作,走高增值服务业之路,其突破口是解决香港经济的腹地问题。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4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4)09-0101-05

      近些年来,香港社会各界和许多关心香港发展的专家学者对香港经济发展疲软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如认为是“1997年前积聚的经济泡沫爆破所带来的后遗症”;或认为是经济转型的结果;或认为港英政府开支过大导致特区政府财政困难,香港过于优越的福利制度严重影响了社会效率等等,不一而足。凡此之说当然都有其道理,但是总有论述不深、说理不透、似是而非的感觉。我们认为,要找到转型期香港经济发展的新路向,必须从历史、理论基础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入手。

      一、对香港产业转型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一个重大区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支柱行业的不断变化,而不像后者具有单一性和长期性。在工业社会,每一次新的科技革命都推动了国际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美国学者刘易斯认为,国际产业转移开始于19世纪后期工业先行国与农业国的国际分工的初步形成。但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产业转移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更为突出。20世纪后半段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0-60年代美、英(6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家也开始)把以传统机械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如纺织、食品工业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70-80年代发达国家把部分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如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等产品生产转移到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90年代以来当代发达国家迫于激烈的竞争,为了形成比较优势,把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最先进的技术产业,如电子通讯业中非核心技术、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当然这里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升级的过程,现在部分技术研发、客户服务环节也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机遇。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工业化和经济起飞都得益于此。

      亚洲“四小龙”,特别是香港和新加坡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从贸易转口起步,后来抓住发达国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机遇,适时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新加坡先实行“进口替代”,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后才转向“出口导向”),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启动了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经济起飞,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都发展成为亚太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相比较而言,80年代以前香港的出口工业还领先于新加坡,因为香港直接进入“出口导向”,出口工业占了先机之优,使之纺织、制衣业获得更多的配额,长期保持着竞争优势。

      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加坡抓住发达国家转移部分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的机会,及时公布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报告,以推动制造业升级。通过各种奖励措施,吸引高科技外资产业的进入,建立起以炼油、石油化工、造船、航空等为主体的制造业。新加坡在8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并先期进入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产业领域,90年代后更是紧跟新一轮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政府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并成立国家科学与技术局,以执行该项计划;设立国家研究中心,以支持策略性高科技产业。此外,提出建设“科技走廊”构想,在新加坡大学研究机构附近开辟科学园区,新投资的高科技企业大都进驻园区,大力发展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使新加坡经济长期高速增长。

      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一样,在八九十年代也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推动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到后工业化时期并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台湾比新加坡更早触及高科技,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就对科技发展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提出“科技升级”的口号。1979年,台湾成立科技咨询委员会,公布“科学技术发展条例”,1980年新竹科学工业园正式开园,1982年提出“生产自动化推动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991年提出要“厚植产业潜力”,即增强工业发展潜力,把发展高技术新兴工业作为重点,并采取三项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包括:(1)积极培育工业技术和重视人才;(2)加强技术研究能力,鼓励民间从事研究发展;(3)改进基础设施。通过这些措施,使台湾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为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台湾信息产业取得骄人业绩,其电脑年产量占全世界的10%,而其中的60%就是科技园区生产的,其集成电路产业的年产量居世界第四。

      对比新加坡、台湾和韩国,香港先是对发达国家重化工业如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等产业的转移视而不见,没有做承接的尝试和努力;后来对以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革命和由此引发的新一轮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反应迟钝,没有及时引导和大力扶持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一代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没有积极地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甚至连制造业北上后香港的定位和作用都未详细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香港制造业鼎盛时期,适逢内地改革开放,香港制造业大举北上,获利颇丰,这些利润完全按资本的本性任其追逐利润,用来炒楼炒股,使香港楼市股市都创造了10年上涨的神话,价格背离价值;而没有被引导用于技术研发工作,推动制造业升级。结果,等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一代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来、引领经济潮流时,香港制造业(包括转移到内地的)由于技术落后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败北;同时,随着内地全面开放,特别是沿海省市经济发展,迅速的产业升级及与美国、日本、韩国、(尤其是)台湾地区IT产业间形成的全球加工产业链,使香港作为内地联系世界的唯一窗口的地位不复存在,香港贸易中心、传统产业运营中心、资本中心的地位大打折扣,从而使香港的服务业失去了支撑。这是香港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