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动态变化的过程。工业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不但是工业化的表现,更是工业化的原因。深圳从1979年建市以来,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全市GDP从1979年的19638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6674524万元(1979年不变价),增长了近340倍;工业在第二产业及全市产业结构中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同时,深圳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工业化经历了从初级生产阶段到工业化中期的过渡,工业在产值结构、就业结构、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工业化特征的独特之处。下面按照深圳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从深圳工业内部的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的演进和主导产业的更替等方面来阐述工业内部结构的跨越式演进特征和演变原因。 一、深圳轻重工业结构的演进 一般来说,在工业产业的结构演进中,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推进的过程中会出现工业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转变,即所谓的重化工业化过程。深圳在短期内完成了初级工业化,并且迈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其中完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快速推进。与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才完成这一变化过程相比,深圳工业的重工业化所用时间明显地缩短了。 1.轻重工业演进历程 随着世界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香港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的成本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上升,这使香港具有将本地的一些传统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压力和动力。适逢中国的改革开放,自然深圳以其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成为承接来自香港转移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之一,这种产业转移通过香港的资本投向深圳而实现。所以深圳在接受香港投资的同时就形成了这种轻型的和外向型的生产加工模式,这使深圳的轻工业在工业化的开始就占据主导的地位。1993年以前轻工业比重一直以绝对优势超过重工业比重,在1998年重工业比重才开始超过轻工业比重,但重工业增长速度除少数年份外一直高于轻工业增长速度。深圳这种在工业化初期以轻工业为主要形态和重工业高速发展的特征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特征相一致。 从轻、重工业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比重在1982年以后持续快速上升,到1998年超过轻工业的比重,之后平缓上升,到2000年又有快速上升的特征。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轻、重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可以知道,1982~1984年出现超高速增长,1986~1994年重工业的增长速度除个别年份外一直高于轻工业,这使深圳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重工业的比重快速提高,同时轻工业的比重不断减小。深圳从建市初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大约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工业化中期。在90年代的中后期,深圳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演进的时期里,重工业在规模上增长很快,但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并非一直领先于轻工业的增长速度,前者在1996~1997年、1999~2000年均出现波动甚至低于后者,这说明深圳重工业的发展后劲略显不足。这一现象也与深圳在90年代初期确立了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其主导产业结的工业构调整有一定的关联性。 根据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工业结构在工业化初期以轻工业为中心,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中心向重工业转变,且其过程至少需要数十年时间,例如,日本和韩国完成这一转变均用了大概30年左右的时间。与日、韩两国相比较,深圳的重工业化呈现出快速推进的特点。2002年,工业所实现的增加值中重工业的比例占到63%,与发达国家的重工业化率大致在60%~65%之间相比,深圳的重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深圳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所走过的重工业化道路,这不能不算一个时间上大的飞跃。出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工业化的初期,轻工业优先和快速发展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其二,随着深圳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外资投向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加大,从而保证重工业的规模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深圳重化工业的演进及跨越式特征 日本学者筱原三代平认为,平衡发展所有的产业不仅存在资金的困难,而且,平衡发展的政策必然在资本、技术市场问题上发生摩擦。因此,必须重点发展对其它产业诱发效果大,并具有较强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的产业。一般来说,在工业化中期,制造业中的重化工业关联效应比较大,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间因果链的诱发机制作用,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重化工业主要指钢铁、石化、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及电力等产业。深圳重化工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除1995年超过17%之外,其它年份都在9%~13%左右,1995年以后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占工业份额较大的三项重化工业是化学工业、电力蒸汽热水供应业和交通设备制造业。其中,电力蒸汽热水供应业既是重化工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是国民经济运行所必须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深圳的交通运输设备业没有大型交通设备的加工能力,年鉴中所统计的交通设备制造业产值多带有修理、服务性质。如果扣除这两项产业和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深圳重化工业的比重在1986年为10.1%,1995年为4.6%,2002年仅为2.2%,重化工业水平更低,并出现了不断缩小的趋势。这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对重化工的强烈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根据一般的工业化规律,当工业化步入中期阶段以后,由于重化工业对相关产业的很强带动作用,其比重在工业中将占较大的份额,例如,日本的重化工业的比重在1970年达到50%以上。对照深圳的重化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我们会发现深圳重化工业在工业化的中期还没有壮大就已经开始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