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业国际竞争力变动的实证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黎元生(1974-),男,福建上杭人,福建师大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原文出处: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净出口指数,对1995-2002年台湾农业国际竞争力变动态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04)02-0044-05

      二战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演进,农业要素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台湾农业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八十年代岛内市场开放后,当局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采取了取消价格支持政策、降低进口关税、增加进口配额等诸多措施,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台湾经济的自由化、国际化以及外向依存度的提高,对岛内各个产业尤其是弱质农产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上趋于弱化。本文拟就1995-2002年台湾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实证分析方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国际竞争力,最终表现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持续盈利和占有市场份额的能力。为了准确考察近年来台湾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动的状况,本文用反映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净出口指数进行描述。所谓净出口指数(Net ExPort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商品和出口值减去进口值再与该类商品贸易总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其中表示净出口指数;分别表示i国j类产品的出口值与进口值。净出口指数的取值介于-1和1之间。如果,则表示该类产品具有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当时,表示该类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呈现绝对优势;如果,则表示该类商品缺乏竞争力或处于比较优势,当时,表示该类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完全缺乏竞争力;更进一步,还可以通过确立一定的标准,来具体判别某类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强弱等。当然,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的政策,使得净出口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竞争力的实际优劣状况,但是作为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可以考察特定时间、特定保护程度下的竞争力或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存在两种不同的型态:在具有相似的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的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更为普遍,而具有不同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则通常是产业间贸易。在上述公式中,当越接近1或-1时,该类产品进出口产值相对差距就越大,表明产业间贸易越发达;当接近于0时,进出口产值相当,产业内贸易就越发达。当然,由于只反映进出口产值的对比关系,无法体现进出口产值的实际数量,因而分析某种产品的行业内贸易是否发达,还应同时考察该类产品的进出口值在该国总产品进出口总值中的比例是否较高。

      二、农产品竞争力变动分析

      表1列出了1995-2002年台湾4大类24小类主要农产品的外贸净出口指数。从该4大类农产品看,台湾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是趋于下降的。为了深入分析各细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动情况,笔者将净出口指数大于或等于0.8的产品列为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的产品;将净出口指数于介于0.5与0.8之间的产品列为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品;介于0与0.5之间的产品列为低比较优势产品;同样地,净出口指数分别位于-1与0.8之间、-0.8与-0.5之间、-0.5与0之间的产品可认为是高比较劣势、较高比例劣势与低比较劣势产品。

      表1 台湾主要农产品竞争力状况(净出口指数)

      

      资料来源:据台湾“行政院农委会统计处”编写《农业统计月刊》原始数据计算整理。

      从表1所示,自1995年以来,台湾各细分农产品的竞争力变化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较高比较优势产品。1995-2002年只有“鱼类及其制品”1类产品呈现出较高的比较优势,净出口指数年均值为0.7281,该类产品的年均出口占农产品出口额的27.2%,是台湾农产品出口中最大的一个细分项目。台湾鱼类产品呈现较强的竞争力,这是因为台湾拥有强大的远洋捕捞能力和优良的养殖技术,加上岛内水产养殖不受时间、气候条件的限制以及日本等消费者对鲜活的鱼产品的偏好,市场开放政策对渔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因而表明出持续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