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功能的再定位

——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

作 者:
李萍 

作者简介:
李萍(1977-),女,湖南桃江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原文出处:
暨南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深圳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的挑战、竞争格局已然形成,深圳应该如何应对挑战,保持和创造新的优势?本文从城市功能定位、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深圳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并论述了深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认为重点在于城市定位,以选择主导产业、安排产业布局,继续深化与香港的衔接,与香港、广州等城市联合,并注重加强与泛珠三角的经济联系,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培育区域总体优势。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62.6;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4)03-0041-05

      一、城市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引入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法则,国与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成败,取决于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城市竞争力,是以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潜力来衡量其获得外界发展机遇和加快自身发展的能力,强调的是与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是动态的、起伏的,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表达的是城市发展的后劲。[1]目前较多使用城市综合竞争力来衡量城市的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体现的是城市发展的广泛范畴,即发展不仅是简单的经济增长,更包括社会、文化、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完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将城市竞争力与“发展”如此大的课题相联系,将使得研究的内容过于庞杂,不利于把握重点。基于此,城市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概念被提出来,核心竞争力最初用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长期发展,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同样,城市也是由多种不同部分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也需要核心竞争力的支撑。

      普拉哈拉德和哈麦尔于1990年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内部的积累性学习,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问题。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竞争力的协调与整合,或者是企业将技能、资产和动作机制有机融合的自组织能力。对于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持久性、效用性、难以模仿或难以代替性。[2]可见,核心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任何一个组成单元,讲求的是系统的整合、协调,长远的利益。加拿大战略管理学者曼苏·贾维丹对核心竞争力、竞争力、能力与战略的各层次间的关系脉络进行了分析,提出与核心竞争力对应的是公司层次战略,公司层次的战略考虑的是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的确立以及经营业务的选择。[3]

      由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可引申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即城市的自我组织、协调、发展,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其他城市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的能力,城市核心竞争力同样要具有持久性、效用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与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相对应的,是城市的功能定位与主导支柱产业的选择。构成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主要包括政府及其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水平、法制环境、人才素质、全社会的开放意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

      二、深圳的历史定位及经济发展历程

      (一)深圳的历史定位

      二十余年来,有关深圳的定位之说有很多种,如“窗口”、“试验场”、“排头兵”、“前沿阵地”等等[4],深圳特区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区功能。主要指发展对外贸易或转口贸易,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及其他经济事业,以扩大出口、增加就业。

      2.改革试验场功能。主要指在政治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作为试验场,力图试验出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供全国借鉴。迄今为止,深圳已在土地改革、证券、房地产、物价、人事制度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同样,关于加入WTO的政策调整,也是先在深圳试行。

      3.口岸功能。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大陆通往香港的唯一陆路口岸,且是全国唯一的海陆空国际口岸俱全的地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势使得深圳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更是深圳过去、现在直至将来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4.衔接功能。香港与中国大陆在经济、政治、体制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势差,深圳作为一个”缓冲带”的存在保证了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也作为“传送带”将香港在产业、技术、信息、人才、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传递给内陆,促进了内地的极大发展。

      深圳最初是作为一个城市出现的,但长期以来其承载的功能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其社会角色不断地在变化,这些角色和功能又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这对于准确定位的目标而言是个很大的困难。而在新时期,深圳本身及所处的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深圳已置身于一个转型时期,如果深圳能顺利渡过这一时期,重新整合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城市的升级,将会获得持久的发展力,这给深圳和全国带来的意义将是深远而非同一般的。

      (二)深圳的经济发展历程

      深圳从原来的人口不足5万、GDP仅为1.98亿元的边陲小镇,发展到拥有将近400万人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的综合性城市。从产业结构演变阶段来看(见表1),可将深圳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这10年间主要以“三来一补”的形式承接香港的加工工业,成为深圳的主导支柱产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急剧下降,从1980年到1990年间从28.9%降至4.1%;而第三产业在这一阶段有较高起点,如1979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2.5%,但其中主要以商业、服务业等相对单一的行业为主,这是深圳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导致的第三产业畸高现象;

      第二阶段,1990-1995年,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三来一补”渐渐被深加工所代替,第二产业内结构得以升级,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旅游业开始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