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业化过程中的要素贡献分析

作者简介:
胡军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亚平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 郑海天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

原文出处:
特区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深圳经济增长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由一个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大型经济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等指标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均处于领先的地位。深圳短短2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极大的独特性,深圳的要素供给对深圳经济增长起着怎样的作用,它们的贡献在不同阶段分别是多少,它们是如何实现其作用的,与其它地区相比又如何呢?

      一、深圳工业化过程中要素贡献的实证分析

      1.要素贡献的测算

      对深圳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我们先应用由丁伯根(Tinbergen)改进的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α 和β,然后采用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推荐的和得到广泛应用的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计算出年平均技术进步增长率,继而测算出深圳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对于技术进步的定义、测量方法不同,得出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的结论也不同。按照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计量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实际上是一个广义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因为它是按倒减法算出的“余值”,即技术进步是总产出增长减去资本和劳动投入贡献后的余留部分,所以包括了组织管理、规模经营、资源配置、制度、知识积累等因素对技术进步的渗透作用。

      关于统计指标的选用,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总产出采用净产值指标即GDP;资本投入量采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入额;劳动投入量采用年末从业人数。为了消除价格因素,我们利用深圳统计信息年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计算出各年相对1979年的价格缩减指数,然后对以现价统计的GDP和全社会固定资本投入额按1979年不变价格进行了换算。具体数据略。利用深圳市1979-2002年的统计资料,由C-D生产函数,采用OLS法估计参数,借助Eviews3.1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如下模型:

      lnY-lnL=935.146312+0.420869(lnk-lnL)+[AR(1)=0.953756]

      (5.256627)

      (6.417615)

      (20.46796)

      括号内的数字为t检验值,各系数的t检验值均大于2,表示系数显著;=0.978550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高;Prob(F-statistic)=0,表明方程显著。模型中加入了AR(1)项是表示在Eviews中使用迭代法消除随机误差项之间的—阶自相关,此时的模型结果使DW=2.504233,表明随机误差项之间已不存在自相关。我们可以取α=0.420869,β=0.579131。那么深圳市1980-2002年的C-D函数为: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产出和要素投入增长率以及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产出、要素投入增长率和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

      阶段

      时期   产出 资本投 劳动投 技术进 资本投 劳动投 技术进

         增长 入增长 入增长 步增长 入贡献 入贡献 步贡献

         率

      率

       率

       率

       份额

      份额

      份额

      1980~1988 40.88 49.03

      16.35

      10.78

      50.47

      23.17

      26.36

      1  1980~1984 58.59 94.13

      14.34

      10.67

      67.61

      14.17

      18.22

         1985~1988 21.50

      7.09

      18.937.56

      13.88

      50.97

      35.14

      2

      1990~1993 32.91 33.05

      22.336.06

      42.27

      39.30

      18.43

      3

      1994~2002 17.28 13.806.167.90

      33.61

      20.66

      45.73

      1980~2002 28.84 29.35

      15.177.70

      42.83

      30.46

      26.71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市信息统计年鉴》2003年有关数据计算

      注:因1989年技术进步水平倒退,第二阶段的各项计算从1990年算起

      2.要素贡献的阶段分析与评价

      从模型和测算结果(如表1)看出,1980~2002年资本投入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0.4209%;劳动投入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0.5791%。期间技术进步对深圳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6.71%,资本贡献份额为42.83%,劳动贡献份额为30.46%,说明深圳从建市以来即深圳的工业化过程中资本投入是拉动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深圳市历年技术进步水平(1980~2002年)情况来看,深圳的技术进步水平明显地经历了3个阶段:1980~1988年是第一个阶段,其中1980~1984年为前半阶段,1985~1988年为后半阶段;1989~1993年为第二阶段;199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结合表1中的数据,前两个时期,资本投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资本投入贡献率(50.47%和42.27%)占绝对优势,此两个时期为资本主导的时期;后一时期,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长率大大放缓,而技术进步增长率以超过前期的速度增长,技术进步贡献(45.73%)分别超过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贡献,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此时期为技术主导的时期。技术进步对深圳经济贡献份额的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内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态势,中间有所波动,但总趋势是在上升;而资本投入贡献份额在3个阶段中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劳动投入贡献份额则在第二阶段有所上升,在第三阶段又下降,但它的发展趋势是在不断下降的。下面我们从这三个阶段分别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作用做具体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