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641(2004)02-0055-03 一、自由贸易区的类型 国际海关组织定义的FTZ(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的类型划分源自《京都公约》中确定的基本分类:“自由区可以分为工业区与商业区两种。商业自由区内允许进行的作业一般只限于为保存货物,改进包装或销售质量,准备装运等惯常作业。工业自由区内准许进行加工作业。”所以,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分类指的是它的功能分类,包括贸易型、出口加工型以及贸工混合型。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的类型有:自由港,其比较优势是靠近世界主要航道,功能定位主要是转口贸易,管理体制是企业经营自由、货物流动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货币兑换自由和投资自由,典型地区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集散地,其比较优势是,靠近世界市场,功能定位主要是货物集散大进大出,有极高效率的报关、通关、查验的海关监管体制,典型地区是汉堡、不来梅、鹿特丹;出口加工区,其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资源,功能主要是出口加工,属政府支持型,其典型是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边境自由区,其比较优势是靠近美国,功能主要是出口加工,其典型地区是;墨西哥的马魁拉多拉边境自由工业区;内地自由区,其比较优势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功能定位是进口替代,具有以高度自治为特色的一元化管理体制,行政效率高效便捷,典型地区是马瑙斯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类型的多样性是由各国和地区情况的多样性决定的。一般来说,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国家,既包括中国台湾地区与韩国,也包括中国大陆,往往以出口加工型为多;在沿海港口及交通要冲的国家则以转口港居多等。从实践效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设定是根据区位条件和进出口贸易的流量以及建区的目的而确定的,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有所调整和拓展,这个过程一般称之为“转型”。 二、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定位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高形式,保税区是在借鉴国外自由港和出口加工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依托重要的外运港口设立的,它是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纽带和桥梁,在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我国保税区的基本功能有: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商业自由区的功能定位相当于国际贸易与保税仓储,而工业自由区相当于出口加工。我国保税区功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保税区成立(1987)至天津会议(1994)之前。这个阶段我国成立了15个保税区,从总体上看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没有统一的功能定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到1994年底,经批准进入各保税区的外商投资项目中,国际贸易占80%,除沙头角保税区以外,出口加工功能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可以认为,这个阶段保税区功能以国际贸易为主。 2.功能拓展阶段:天津会议至1998年珠海保税区建成。在这个阶段,关于我国保税区功能定位问题有了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界定,保税区建设全面启动。1994年6月,“天津会议”明确提出了保税区的三大功能是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和保税仓储,并旗帜鲜明地提出首先充分发挥其出口加工功能,以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尤其是1997年区外企业进口设备不免关税,使保税区赢得了出口加工大发展的良好时机,出口加工功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可以认为,这个阶段保税区功能开发呈现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并举的局面。 3.多元化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这个阶段,保税区的功能开发呈多元化发展,先后出现了物流分拨与高科技加工等全新功能。至1999年底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完成出口加工工业产值129.82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43.2%,并形成了信息产业群,英特尔、夏普、罗可韦尔、IBM、郎讯、飞利浦等跨国公司的总投资已逾5亿美元。区内已有仓储项目330多个,分拨企业50多家,仓储面积74万多平方米,商品分拨销售74.5亿元,分拨范围不尽局限于国内,也伸展到了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分拨中心的形成已渐成气候,广东的保税区也已形成了以计算机、电子产品、电动玩具、黄金珠宝加工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群,其中沙头角保税区自1994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1999年工业产值达12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占85%以上。厦门保税区的物流业也呈现跳跃式发展,2002年仓储面积1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进出口额达10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的65%。 根据自由贸易区功能开发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我国保税区现有的功能呈不平衡发展状态,各保税区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侧重地开发部分或全部功能,从实践效果来看,各保税功能开发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下表。 统计资料表明,全国保税区的工业区和贸易规模绝对量都在大幅增长,国际贸易与出口加工功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我国保税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自由贸易区的某一种特定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等原因,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转型”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表中可以看出,贸易与加工两项功能的开发是不同步的,工贸比重有显著下降,从2001年的0.45下降为2002年的0.39;同时加工型保税区的数量由4个降为2个,这说明其保税区“转型”的其本趋势是从出口加工功能为主体转向包括贸易、加工、物流、服务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功能开发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