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62.9;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3)12-0120-06 一、分析框架与方法 本文通过对香港产业结构演变的定量分析,提出香港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及其动因。产业结构分析从两个层次展开,一是制造业、批发零售酒店餐饮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保险业等四个行业结构变化特征,后三个行业属于服务业;二是分析四个行业内部主要部门结构变化特征。特征分析又从产业的规模、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以及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等。更具体地,规模采用就业人数,相对规模采用行业就业人数与全部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产业贡献度采用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例;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采用定性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香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因及其对香港竞争力发展的影响。通过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分析给出了香港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特点,但更为重要的是揭示导致这一演变过程的动因是什么。我们从五个方面展开,包括地理与区位因素、国际化因素、经济投入要素、产业组织、政府治理。这五个方面因素也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城市竞争力包括产业核心能力、战略性基础设施(包括指支撑价值增值经营活动的设施,包括地理区位、交通等硬设施和社会环境)[1]和风险管理能力。 对某一行业内部部门结构变化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为Ashby 1967年提出的区域变化的三成分模型[2]的变型来分析同一区域内某一产业内的部门结构变化特征,经过分析和应用证明完全可行。 最后,从城市发展战略角度阐述优化产业结构及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含义,指出不同发展时期制定战略规划着眼点的差异。 二、香港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分析 (一)香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香港土地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686.6万人。香港位于太平洋地区海、空交通要冲,具有良好的天然深水港,吞吐量居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世界航运中心和第四大港。同时,香港北依内地珠江三角洲。良好的区位优势使香港成为世界经济、贸易、金融的集聚地。现在,香港已经发展成为知名的国际商贸、金融和信息中心之一。 表1 1961-2000年香港选定行业增加值结构变化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1961年数据来自戴维·来思布里奇(1984):香港的营业环境;数据来源:华润贸易咨询有限公司,香港经济贸易统计汇编(1947-1987);其它年份来自经济年鉴;1985-2000年数据来自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电子版资料,香港常用统计资料:http://www.info.gov.hk/censtatd/chinese/hkstat/index2.html;本地生产总值是按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 表2 1961-2000年香港就业结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1961-1975数据来自华润贸易咨询有限公司(1988),香港经济贸易统计汇编(1947-1987)其中,1961、1966年制造业人数为20人以上或装有动力的工厂所雇佣的工人;其它数据来自相关年份《香港经济年鉴》。这里就业人数为选定行业内部主要部门就业人数合计数。 下面我们根据香港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详见图1),将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以下均指20世纪)早期-1966中,第二阶段为1967-1975年;第三阶段为1976-1985年;第四个阶段为1986-1998年;最后一个阶段为1999年至今。 (二)各时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下面采用选定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结构来分析香港产业结构沿革的历史状况,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进出口情况见表3。因为统计数据获取的原因,采用了当年值计算的产业结构比例。但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只能用于粗略分析经济结构变动的态势。在分析行业内部结构变化时,采用了就业人数变量,克服前面分析的不足。另外,因为1975年前香港制造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再者也因收集数据的困难,服务业结构变化的分析从1975年开始。这样处理完全可以满足分析的有效性。另外,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业中的商业服务业(英文为business service)是指法律、会计、广告策划、咨询业等,与我们传统上的“商贸业”完全不同,商贸业在本文中主要指批发零售、进出口餐饮酒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