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产业结构正朝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三大产业的高速发展 1.从国内生产总值看:以1979年为基准计算,从1979~2002年,第一产业由0.7273亿元增加到18.87亿元,增长了24.95倍,平均每年增长6.3%;第二产业由0.4017亿元增加到1234.82亿元,增长了3072.99倍,平均每年增长了39.4%;第三产业由0.8348亿元增加到985.72亿元,增长了1179.79倍,平均每年增长了27.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606元增加到46030元,平均每年增长了14.5%。 2.从投资结构看:资金投向的变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某行业的投资逐年加大会相应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在基本建设投资额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信业投资的比重由1986年的8%上升到1999年的12.8%,其中1998年上升到21.4%,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行业的投入,使该行业得到稳定的发展,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6%左右的水平,而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占的比重则由10.2%下降到2.1%,下降了8.1个百分点,该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由原来的33.8%下降到20.7%,下降了13.1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中的大部分投向工业,由1986年的1.01亿元、1999年的19.8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5.5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深圳工业产业的发展。 3.从产品的结构看:1979年只有罐头、饮料、红砖、化肥等十多个产品。而今已经发展到微型计算机系列、彩色电视机系列、电子及通讯器材设备、生物工程、医药及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日用品、珠宝首饰和新材料等优势传统产业产品和新兴工业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 4.从产业的行业构成看:农业由单一的自给发展到现在包括了粮食、蔬果、蛋禽、水产品和鲜奶等。工业由原来的食品加工、文教用品等简单的行业,发展到目前的电子、轻工、机械、石化、建材、纺织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医疗器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形成规模;第三产业中的交通邮电、商业、银行等,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高速发展,而且新增加了金融保险证券、物流和信息咨询、旅游等新兴行业,同时也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二)完全打破单一型的农业结构 由于深圳除沙石、泥以外的矿产资源十分贫乏,采掘业的产值微不足道,所以深圳农业基本代表了第一产业。随着工业、建筑业和商业的飞速发展,农业总产值虽然由1979年的13106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340700万元,增长了25倍,但是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1979年的37%下降到2002年的1%。而第二产业由1979年的26%上升到2002年的55%,第三产业则基本保持平衡。从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也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深圳第一产业的比重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全国水平相比中可以看出,(全国第一产业比重:1978年28%,1984年32%,1996年20%。)它是一个有别于内地,逐步向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接近的新兴结构。 (三)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已经确立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的构成和分布与特区建立初期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按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第一阶段(农业化)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居主导地位;第二阶段(工业化)是以大规模的飞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生产阶段,是为第三产业增加积累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二产业处主导地位;第三阶段(服务业)是金融保险、旅游、文化艺术、教育科学、信息咨询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将居于主导地位。 1979年深圳GDP的三次产业构成为37:20.5:42.5,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边陲小镇,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原因是:特区建设者的迅速增加带来的社会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不断壮大,至1984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45.5:43.4,在产业结构上已接近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水平。至1999年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2:50.6:48.2,其中工业的比重达到40.9%,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到2001年三次产业比例为0.9:54.1:45.0,产业结构总体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已达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标准。工业已经成为深圳的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已经扛起了深圳经济发展的“大半壁江山”。深圳工业依靠以加工贸易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轻工业支撑其高速增长,传统产业主要依靠服装、玩具等日用消费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且是深圳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深圳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1年22.9亿元,1995年225.8亿元增加到2002年1710亿元,年均增长36.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1年的8.1%,1995年的20.5%提高到2002年的47.9%。这说明深圳工业在吸收当今世界高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同时紧紧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等机遇迅猛发展。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纵观深圳特区成立20多年来的发展史,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40%~50%之间徘徊,整个发展趋势比较平稳,这表明深圳的发展起点就着眼于高层次,经济政策坚持了生产、生活一起抓。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很多、范围也比较广,根据我国的情况,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证券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农林渔、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卫生、体育等社会福利事业等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求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等。这里不妨将第三、第四层次和第二层次中的社会服务业合并称为第三层次。经测算,第三产业三个层次结构由1986年的51.3%、38.6%和10.1%发展到1999年的36.7%、39.9%和22.4%,第二层次所占比重超过第一层次跃居首位,表明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得到了迅猛发展,说明深圳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第三层次的比重由10.1%上升到22.4%,上升了12.3个百分比,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信息、管理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愈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表明人的价值、活劳动的创造性作用愈来愈被重视。纵观发达国家的情况,发展规律都是如此。因此,综合表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到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相当层次——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